文章来源:区块链倪老师
2019年8月2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第8版刊登了一则名为《“数字人民币”初露真容》的文章。正是因为这篇文章,将研究了若干年之久的央行数字货币推上了风口浪尖。
于今年8月举行的第三届中国金融四十人伊春论坛上,时任央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现任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的穆长春表示,央行下属的数字货币研究所早于2018年就开始了数字货币系统的开发,央行数字货币已是“呼之欲出”。随后引发了互联网和金融界广泛热议。
央行研究发行数字货币并非一时之举。从2014年至今,央行数字货币的研究已经进行了5年。2017年,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正式成立。目前,该所已经申请了74项涉及数字货币技术的专利。
那么,这次央行即将发行的“数字人民币”与比特币之类的数字货币有何区别?
比特币等数字货币,从本质上来说并非货币。
直至目前,比特币之类的数字货币在国内的定位为商品,政策认同其具有商品属性,但不认可其“货币”地位。
同时,比特币之类的数字货币由于不具备国家级别的信用支撑,其商品价格受到政策、技术等等因素影响,价格时常大起大落,此现象就导致了其不能成为一种稳定的支付手段。
而“数字人民币”不同,其是由国家发行的,真正具有法币属性的货币。其背后有强大的主权国家——中国作为信用支撑,价格稳定,是一种良好的支付手段。
穆长春表示,“数字人民币”是M0。在中国现行货币统计制度,M0代表的是流通中的现金。简单地说,“数字人民币”的发行是为了更便于我们进行日常消费的支付手段。
可以想象,若干年后,“数字人民币”将成为我们人手必备的事物,这将极大程度上方便我们进行日常消费。
穆长春提到,央行在“数字人民币”的开发过程中,保持了技术的中立性,并且明确表示并不一定使用区块链技术,而是各种技术的融合体,取众家之所长。
“数字人民币”之所以不完全使用区块链技术,其根本原因在于区块链技术目前存在的高并发问题。
去年双十一的时候,网联的交易峰值达到了92771笔/秒,比较一下,目前使用规模较大的区块链系统中,比特币是每秒7笔,以太币是每秒10笔到20笔,根据Libra刚发的白皮书中的数据,也仅有每秒1000笔。
目前区块链技术能够达到的交易效率,远远不足以支撑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使用,更别说“数字人民币”的定位是流通中的现金了。
8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官网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下称“《意见》”)。
《意见》中明确提出,支持在深圳开展数字货币研究与移动支付等创新应用。
从这份《意见》中,我们可以明确得到的信息就是,在“数字人民币”正式发行之前,必然会选择在深圳先行试发行。
推荐阅读:旗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