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北京小学生澄远荣获第五届SAE青少年钢琴大赛二等奖

2021-12-29 09:54:16 来源: 阅读:1
评论(0 收藏(0

摘要:

找到热爱并深爱,每个孩子都能璀璨绽放|武卿:小远学钢琴得失谈

在第五届SAE全国青少年钢琴大赛暨第二届德国波恩国际钢琴比赛北京赛区的比赛当中,北京市西城区优秀小学生澄远荣获二等奖,并成功挺进全国总决赛。

近日,小远终于拿到精致的钢琴获奖证书、金灿灿的奖杯,此外还成为了本届比赛的“网络人气冠军”和形象代言人。对于这些,澄远说:“我和爸爸妈妈、老师都非常开心、振奋。对于总决赛我也很有信心,虽然北京区比赛有失误。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每次练习完整曲目都当作比赛。”

小远的老师杨蕊说,“如果那天没有失误的话,他的成绩一定能更好一些——他这次失误有好几处,幸亏他的技术还是很有含金量。”目前,澄远正在备战全国总决赛。

小远妈妈说,“大赛组委会让我们家长谈谈经验,但我觉得教训和经验都有,完完整整写一下,好分享给广大琴童的父母。在我和先生的价值观里,钢琴、美术和跆拳道是孩子这个阶段的绝对必学项,别的呢,差不多就行。

学习钢琴的好处太多了,包括左右脑开发、情绪疏导、心理抚慰等。如果条件可以,建议您让娃学一下。如果条件不足,我觉得买个电子琴学习一下,也是可以的。当然,如果不学,也没什么要紧,天底下真的没有那么多非如此不可的、值得焦虑一把的事。”

为了帮助更多琴童和家长,我们就把澄远妈妈应组委会的邀请写的经验教训谈发给大家。

一个孩子要想把琴练好,孩子、老师、家长三要素缺一不可。

一、要说有什么能分享的话,我觉得首先应该是教训

1、经验不足:远儿参加大赛的经验不足,以后得多参加,多积累。 我发现,所有跟技术有关的事,一阵子不练就会退步,勤勉精进是无法避免的。

2、时间投入量:对于这样一个有专业选手参加的大比赛来说,孩子花的时间也是不够的。不过,孩子已经尽力——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他已经尽最大努力去练习了,我们家长也没有任何好指责他的。

3、家长曾重视不够:

在自己工作忙碌、轮流管理孩子一周事务的情况下,我们对孩子的钢琴,是重视不够的。我过去的心理潜台词是,“反正有我老公管呢。”我老公可能的潜台词是:“反正孩子有天赋,我又不指望他靠钢琴吃饭。”我猜测啊,猜测是如此。

我作为母亲,真正重视钢琴,是一个半月前杨蕊老师找我谈过之后。老师跟我谈了15分钟后,我跟先生、孩子商量,把孩子的时间分配做了调整——强聚焦,压缩不重要、非必要的课程,聚焦钢琴等孩子热爱又擅长的课程。时间上摊大饼,肯定是不行的,到了必须聚焦的时候了。作为一个前教育工作者和企业管理者我想分享的是,孩子的时间管理,是需要家长认真学习的一个课程,有专门的课程。

4、小远的指导老师杨蕊,指出了远儿的一些问题,也供大家把握,这是孩子的常见问题:心态有时候不平,有时会急于求成;乐于弹名曲,但基础还需要夯实,循序渐进;规律化练琴,什么都不耽误。

她还告诉我们家长几点:营造良好的学琴环境;该放手时就放手;给孩子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

二、几点经验

说到经验。儿子澄远确实是周围同龄人当中,练琴练得比较好的,这个“好”体现在——他对钢琴比较喜欢,从学习到现在起四年,基本不用我们催促。

此外,学习能力真强,有时给他一个成年人弹的名曲,总时间花上两三个小时,就能弹流畅。这可能属于天分,但是我们不敢跟他随便说“天分”这个词。他的指导老师杨蕊也如此说“如果有人说朗朗有天分,可能是对他的冒犯。功夫都是实实在在练出来的。”

这些个事情,确实是有原因的,原因也不是因为我们多么聪明,而是无意中做对了一些事。现在,我就把我们一家三口无意中做对的事,跟大家总结分享一下。

1、爸爸的教育方法:引导 +诱导+无痛竞争

他爸的教育方法非常好:一开始练琴,爸就跟孩子争琴,据我观察,他是真的在跟争,不是装的。当时家里没有买钢琴,就用我婆婆的电钢琴。琴只有一个,想弹琴的,却有两位,他们俩就在那争啊抢啊 ——争抢的过程中,慢慢我老公可能发现这个方法好,就有点故意制造竞争的意思了。

父子俩这么一争一比,孩子那个不服输的劲头就起来了。在竞争中,他就爱上了钢琴和音乐。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我家没有以音乐为职业的人,在这方面我和老公都很业余。因为业余,绝对不会拿专业眼光挑剔孩子——准确来讲,孩子学钢琴到目前为止整整4年,在爸妈这里,很少听到过负面语言,指责、斥责、打击,比较多的是鼓励,真诚欣赏。

印象中某次,孩子有点进入疲惫期了,不那么认真。他爸爸在那儿憋啊憋,忽然提高分贝喊着孩子大名说:“你到底要不要学?”我一看,这人脸都胀红了。这种声调,他都是偶尔“奉献”给妻子的,极少跟儿子那样。

对澄远来说,那一回算是少有的来自父母的批评了,我们夫妻在教育上共识多多——学习某种技能到瓶颈期,给孩子来点“压力”逼一逼,就是共识之一。

2、热爱和由此而来的自信

其实,当人爱上什么的时候,事儿就简单了,因为能自驱了。

澄远爱钢琴到什么程度?反正有一阵子,我老得提醒他,“别老弹琴了,干点别的去。”

他陶醉地弹啊弹,不知谁启发了他,还自己创作小曲儿。有一天,无意中创造了一个曲子,我说不错,他就又弹了一次,此后反复弹,并且给那个曲子起名叫《神秘的歌儿》。

几个月后,在一个小剧场里,澄远和很多孩子做汇报演出,成为当时唯一一个表演自己创作的曲目的孩子。虽然那个曲子不成熟,还不足2分钟,但是这个东西给了他鼓励,让他觉得自己与众不同。 

孩子越爱弹琴,就越容易弹好。弹得越好,就越来越自信舒展。这是一个正向循环,良性循环。

小远在桔子树的指导老师杨蕊说,“小远是一个特别听话且悟性很高的孩子,我们课上聊的常常是这首音乐的背景,风格。此外,他本身也是个爱思考和有想法的孩子,我们常常享受的是音乐本身带给我们的美好,当然这是建立在小远每次都很好地完成乐曲最基本音准、节奏、指法等的基础上的。每一项乐器的学习都是需要我们的刻意练习,然后才能往更深奥的艺术世界去探索。”

有时候我想,老实说的悟性是天生的,还是因为热爱、自信而来的?我不知道,只是确认一点,热爱和自信太重要了

3、家长和孩子:像机器人一样傻乎乎地坚持

想强调的是,四年里日日坚持练钢琴不容易——四年来,孩子基本日日坚持,很少间断,哪怕只有十分钟也会练一下。

孩子的坚持背后,首先是家长的坚持。早晨起来有时候离上学只有五分钟十分钟,他爸还让他弹一段,澄远从不拒绝、埋怨,他在家里的懂事是个天性,也是个习惯——当然另外一方面,他把活泼淘气调皮,都“打包”给班主任李老师他们了,嘿嘿。

远爸是个真正意义上的学霸,我这种二流学霸看他,真的能发现差距,就感慨自己当年不如他学习好是有原因的 —— 区别主要在于坚持:在任何自己决定要做的事情上,他毫无痛感,就像机器人儿一样坚持。孩子三岁起逐步报的班,到现在为止没有一个不坚持过。

我也是比较有韧性的人了,对比发现,自己真是做不到,因为要干扰人的事情太多了。女性创业本来辛苦,加上身体水平起起伏伏,哪天感冒发烧身体一软弱,就很想放弃嘛。

父亲的坚持,会自然“传染”给澄远,让他觉得:坚持是很正常的,不值得特别夸奖,不坚持才不正常呢。澄远在别的方面遇到困难,都是傻乎乎的,就是傻傻地坚持,不懂得放弃——比如某次跳大绳,小朋友都会,就他不会。对着二三十个大人孩子,他竟然失败了二十三回,但还是一边哗哗掉眼泪,一边继续尝试。当时我就想:这孩子咋不懂得放弃呢?我想,可能还是我和他爸无意中的身教,起了作用。只是,遇到跆拳道打实战这种有被揍经历的事,他也会恐惧、退缩,哭鼻子。

奖杯属于小远、老师、爸爸妈妈

4、跟老师的沟通很重要

我创业比我老公晚,因此这些年工作比他忙,都是他抓钢琴。但是他今年上了新项目,也忙了。所以我们俩有大半年,对孩子的钢琴是不管的,孩子就自己每天练。

大概两个月前,我找到杨蕊老师随便问了一句,“老师您说澄远现在弹得如何啊?”老师跟我恳谈了15分钟,告诉我,孩子是块料,但是练习明显不够,很久没有让她惊艳了,家长得给力哦——奥利给!

我一下如梦方醒,觉得在钢琴上我们夫妻俩再这么“放羊”下去是不行的。如果不“放羊”,抓一抓,孩子在钢琴上会特别好。所以从那个时候我跟他爸就非常认真了,每天会监督孩子,务必弹够40分钟。

这里我想突出说的是,选择老师很重要。孩子的老师杨蕊,是位有6年教龄的美女老师,她4岁学习电子键盘,5岁学习钢琴,大学期间主修古典钢琴选修大提琴和民谣吉他,因为成绩优异多次获得专业奖项,所以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从事钢琴教育。算起来,年轻美丽的杨老师,已经是一位“老”钢琴教师了。

为什么我说选择老师很重要呢?这跟看病一个道理,医院牌子多大、声誉如何也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医生。教育这事,除了孩子、家长,主要看老师。

我跟杨老师接触的时候发现,她教学比较严谨,很重视手指基本功和作品二度创作能力——在辅导小远的参赛作品时,她也是一种开放、创新的态度,这种精神我非常欣赏。评委老师点评说,小远这个作品某处渲染幅度大。小远事后跟我说,“妈妈,我觉得评委说得可以说对,但也不能说杨老师要求的不对,这是观点不同而已。”我说,明白,他不会用“审美”这词,审美没有差距,只有差异。

杨老师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善于启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唤起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赏析能力,进而点燃学生的音乐表现欲。这点我也深以为然,因为哪一行要做好,最终比拼的,都是创造力。孩子弹琴,是需要音乐创造力的,没有这个,很难快乐,很难有所感、有所想、有所悟,有所作为。

学琴是苦的,对吗?其实学语文数学、学车、学创业,都不容易。教育本身就不是快乐的,对吗?但是如果动动脑,也是可以快乐的。

小远学琴是快乐的,有十二分的成就感。他的幸运在于,过去遇到的所有老师都很好,包括过往经历的小桔子的居广睿、本真的姜老师等老师。同时,这也是家长用心分辨选择的结果。

谢谢老师又教学琴,又教做人

5、不用焦虑,找到孩子“热爱+擅长”的那件事就好

最后,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真的不用羡慕“别人家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了不起的——这话不是随便说说,是真实的。每个孩子都有天赋,关键在于家长能否在日复一日的观察中,协助他找到天分所在。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要走钢琴这条路,或者,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需要学钢琴,每个孩子都有他热爱和擅长的东西——我相信澄远也有他非常不擅长、做不好的地方,不去触碰不勉强做就好,那么多可做可学的,干嘛都趟这个事?如果家长发现孩子不是弹琴的料,或者娃对钢琴非常抵触,逼也逼了,说也说了,我的观点是:让自己和娃放松下来吧,平常心。

每个人都是宇宙中的精华,且独一无二。只要自尊自信没被破坏,只要能找到自己热爱的事,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就,时日早晚不同而已作为协助者,家长的重点不是监督娃弹好琴,而是协助找到他“热爱+擅长”的结合点。找到那个,娃就能够自驱,家长也省心,他也容易取得成功,日子美美的。


推荐阅读:旗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