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陪嫁媵侍到底是什么用意?陪嫁丫鬟是不是妾?
陪嫁丫鬟是中国古代婚姻模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原始社会时期婚嫁时的滕妾制度,是婚姻中的女性用来巩固家庭地位的一个重要方式。
滕妾,一般是指跟随正妻一同嫁到夫家的女子,并且滕妾与正妻的关系非常紧密,有的时候甚至就是妻子的亲妹妹,在中国古代婚姻中嫁过去的前者就是妻,后者便是滕妾了。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巩固女方在男方家庭中的家庭地位,其作用非常重要。
中国古代滕妾婚姻一般分几种规格,
1、规格最高的便是这种亲姐妹同嫁。比如大禹的妻子女英、娥皇共侍一夫的传说,在传说中女英、娥皇就是亲姐妹。三国中孙权的母亲也是与她的亲妹妹一起嫁给了孙坚。
2、次一等规格的则是一个身份较高的女子带着一个或几个宗族女子同嫁。比如在春秋时期的诸侯之间相互婚娶嫡女的时候,基本上都会选取几个嫡女的堂姐妹(注意一定是堂姐妹)或者侄女一起嫁过去。
3、规格最低的便是侍女陪嫁。这种情况就比较多了,一般至少有点钱的人家在嫁女儿时候,一般都会带着陪嫁丫鬟一起嫁过去,帮助女主人管理家庭。
滕妾的地位要比妾高很多,有正式的身份,可以出席正式的宴会等等,这种制度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嫁女一方的利益。我们提问中讲的陪嫁丫鬟就是滕妾婚姻制度中规格最低的一种。
在这种婚姻模式里,陪嫁丫鬟到了男主人家里,一般需要做以下几件事情:
1、帮助女主人繁衍后代。
这里为什么说是帮助女主人繁衍后代,这是因为在中国古代婚姻制度中,对于母亲的称呼只有一个,就是男主人的正妻。其他人是不被允许称呼母亲的,哪怕孩子是自己生的,在平时称呼的时候也必须称呼姨娘,能喊母亲的,只有男主人的正妻。
所以陪嫁丫鬟跟着女主人嫁到男方家里以后,需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帮助女主人为男主人生育子女。这些子女因为陪嫁丫鬟与女主人的亲密关系,而天然亲近女主人,而且这类子女在家庭中的地位也比一般的妾生的孩子要高,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女主人以最快的速度巩固家庭中的地位。
2、帮助女主人管理家庭
在中国古代,有男主外、女主内的说法。一般情况是,女子加入男方家里之后,小夫妻两人之间的生活管理、交际支出就开始由妻子负责进行管理。而这个时候,陪嫁丫鬟也必须要负责协助女主人管理家庭。甚至很多时候像最重要的财物方面的事务,也都是由陪嫁丫鬟负责管理。这种陪嫁丫头一般都是叫管事丫头或者大丫鬟,如果这个丫鬟被男主人占有,那么她就会被升级成为管事姨娘。
3、在女主人不方便的时候,陪男主人过夫妻生活。
这个大家都懂的,就不说了。
滕妾制度是中国一妻多妾制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出现对于封建家族快速繁衍子孙,壮大家族人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来源:百家号 日期:18-06-09
推荐阅读:旗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