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正文

抚远渔民网上千斤重达氏鳇 当地相关部门以22万元收购

2019-12-07 13:41:28 来源: 阅读:1
评论(0 收藏(0
 19日 15时许,黑龙江省抚远市水产局与抚远鲟鳇鱼保护协会负责人接到信息,在抚远鱼市场发现一尾受伤的巨型野生达氏鳇鱼,他们立即赶赴现场,将其转运到活鱼车间进行救治。

渔民一网捞条千斤的达氏鳇

生活报记者从抚远市鲟鳇鱼保护协会会长李国志处了解到, 19日上午,抚远渔民马红军和另两个渔民驶入黑龙江开始打渔。三人起网时,发现网比平时沉了许多,他们就用打渔的钩子往鱼身上搭,这样就可以固定住网里的鱼,等船靠岸时再把鱼取出来。一上岸,大家都惊呆了,这次捞上来一尾3 米多长 的达 氏鳇 ,大 家用 秤称 了一下,足有1028斤。据了解,渔民马红军今年53岁,从事打渔行当30多年了。

随后,抚远市水产局与抚远鲟鳇鱼保护协会相关工作人员来到抚远鱼市场,将这尾上岸不久的大鱼以22万元的价格收购,并将其转运到活鱼车间进行救治。

人工孵化繁育后大鱼或将生活在鱼博馆

李国志告诉生活报记者,这尾达氏鳇为雌性,体长3.59米,重达1028斤,年龄逾百岁,是抚远市40多年首次捕捞体重超过千斤的达氏鳇鱼。运到活鱼车间后,鲟鳇鱼专家朱翥对其进行全面检查,发现它并没有被钩子伤及脏器,只是表面有伤。随后,工作人员对其进行了救治。

李国志说,相关部门打算待其伤势好转后进行人工孵化繁育。达氏鳇每两年繁育一次,每年6 月初为繁育期,待鱼苗养殖成20多厘米后将 它们 放归 黑龙 江, 预计 能有100多万尾。该达氏鳇孵化繁育后,或将被转移至抚远鱼博馆生活,防止它再被渔民误捞上岸。

另据抚远市鲟鳇鱼保护协会副秘书长王久龙介绍,鲟鳇鱼分布于黑龙江等水域,是白垩纪时期保存下来的古生物,有水中活化石之称,是鲟鱼和达氏鳇两种鱼类的总称,数量极为稀少, 1998年联合国华盛顿公约将鲟鳇鱼认定为濒危物种。

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18-05-21

5月27日,黑龙江佳木斯边境管理支队沿江边境派出所接到滩地警务室民警反馈,在黑龙江72公里处有渔民误捕一条达氏鳇,该条鱼在捕捞过程中受伤,急需救助。

民警立即到达现场,并同时联系了当地的渔业部门,在渔船上经技术人员鉴定,这条鲟鳇鱼为雌性达氏鳇,捕捞过程中鱼尾和背部受了伤,但不严重,需要送往抚远市鲟鳇鱼放流站进行救治。随后,民警与技术人员用布包裹鲟鳇鱼,将它送到救治站水池内。

经检查测量,这条达氏鳇体重88斤,年龄在20岁以上,雌性,腹内有籽,正在待产期。经过救治后,这条达氏鳇生命体征平稳,无生命危险,目前正在救护站内养伤,等其平安生产后再进行放生。

据介绍,达氏鳇俗称鳇鱼,是淡水鱼类中体形最大的一种,是濒危野生保护动物,也是全世界唯有黑龙江流域才有的珍贵鱼类,被生物学家称为“活化石”,具有珍贵的科研价值。

民警提醒广大渔民,达氏鳇属于濒危物种,捕捞之后应该第一时间放生,或联系公安、渔业部门及时进行救助。(记者 孙海颖)

来源:万家资讯                    时间:2019-05-31

推荐阅读:旗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