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克伯格
近日马克·扎克伯格宣布将捐出他持有的Facebook 99%的股份,出乎多数人意料,慈善只是这笔价值450亿美元的巨款用途之一,而非唯一。为此,扎克伯格夫妇通过其之前成立的实体公司“Chan Zuckerberg Initiative”来负责运作。据悉,该公司的结构是一个有限责任公司,而非慈善信托基金。
事实上,扎克伯格夫妇没有将99%的财富捐给慈善机构——他们只是成立了一间以自己姓氏命名的私人企业,做了一份计划和承诺,这让他们几乎可以不受太多限制,并免除大多数披露责任就去做他们真正想要做的事情。
当马克·扎克伯格宣布将捐出他持有的Facebook 99%的股份时,在大多数人看来,这笔价值450亿美元巨款的去向必然是慈善。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公司递交至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文件中看到,扎克伯格其实是通过一家名为“Chan Zuckerberg Initiative”的有限责任公司运作这笔巨款。根据官方文件所述,慈善的确是数百亿美元的去向之一,但并非唯一。
正如Facebook自身所强调的创造性,作为创始人,扎克伯格也将这种精神带到他的有限责任公司,他的捐赠新玩法被美国法律人士视为灵活性十足。那么,这种灵活性究竟体现在哪里?
保持对Facebook控制权
将时间回溯至美国当地时间12月1日,扎克伯格在自己31岁时,迎来了人生中第一个孩子,为了表达他对爱女Max初临人世的喜悦和感恩,以及由来已久的对下一代生活得更好的责任感,扎克伯格写了一封很长的信,涉及捐赠的表述是:
“当你成为我们家族新的一员时,我们也启动了Chan Zuckerberg Initiative,为发挥人类潜能和创造平等而携手全世界,以期帮助下一代。我们最初将关注个性化学习、疾病治疗、连接人们并打造强大的社区。为了这一使命,我们将在有生之年捐出所持Facebook股份的99%——现在价值大约是450亿美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阅Facebook公司于同日提交至SEC的文件注意到,公司称:“扎克伯格出售股份所得的这笔税后收益,将在他余生用于‘通过慈善、公共宣传手段以及其他对公众有益的活动来进一步推动人类潜能和促进平等’。”
为此,扎克伯格夫妇通过其成立的实体公司——“Chan Zuckerberg Initiative”有限责任公司来负责运作。文件称,扎克伯格全权控制对这家公司的投票权及其任何股份的处置权。在接下来的三年里,扎克伯格计划每年出售或捐赠不超过10亿股Facebook股票,并打算在可预见的未来,保留他在Facebook公司大多数投票权。
由于Facebook采用独特的双层股权结构,在双层股权结构的设计中还加入了一个表决权代理协议,创始人扎克伯克拥有特殊的超表决权股份,这让他可以在放弃普通股的同时仍旧保持对Facebook的多数控制权。
为了进一步了解Chan Zuckerberg Initiative的性质及其经营方向,此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曾联系Facebook媒体部,截至发稿时尚未得到回复。但记者从美知名新媒体Buzzfeed处获得了一些线索:相关报道称,Facebook女发言人在邮件回复中进一步确认,这个Initiative的结构会是一个有限责任公司,而非慈善信托基金。
就在扎克伯格致女儿公开信发布次日,Facebook发布声明称,“Chan Zuckerberg Initiative将会通过赞助非营利性组织,进行私人投资和参与政策辩论实现自身诉求,不论通过哪种方式,都会以‘对亟需关注的领域带来积极影响’作为使命。”其表示,“有限责任公司投资产生的一切收益都会被用于继续强化这项使命所需的额外工作中。”
试图参与政策制定
为什么扎克伯格没有成立一个基金会或直接将钱捐赠给非营利性机构,却承诺将股份移交给一家由他和妻子普莉西拉·陈共同控制的有限责任公司?
美国专攻慈善捐赠的信托和财产律师提出了他们的看法:有限责任公司给了扎克伯格更大的灵活性,让他在处理捐款上更为游刃有余。这让扎克伯格可以决定一生中想要资助的对象以及资助多少钱。
分析人士认为,对于非营利性机构和基金会而言,为了保持其特殊的税收地位,会被限制资助某些种类和级别的游说活动,更无法资助政治竞选活动。但扎克伯格的有限责任公司却都可以做——不论种类、不论级别,且不需要对非盈利行为进行任何常规披露。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提交给SEC文件的最后,Facebook表示,这家有限责任公司会参与政治辩论。在致女儿信中,扎克伯格称:“我们必须参与到政策制定中。很多机构不愿意这么干,但要想取得进步必须有持续的支持。”
非营利性机构对于投资类别也有限制,通常其投资项目都与慈善任务相关。但扎克伯格夫妇的公司可将回报作为目的,投资任何公司而不受限制。在提交给SEC文件中,扎克伯格说,“投资任何公司换来的收益都会被用于进一步提高人类潜能和促进平等的使命。”
公开透明也是慈善逃不开的环节。根据规定,慈善基金会必须出具年报和定期财务报告,向社会公开款项使用细节。但有限责任公司则保持私人公司属性,尽管外界预期扎克伯格会自愿公开一些慈善项目细节,事实上,扎克伯格完全有权选择不这么做——一句话,扎克伯格是自由的。
既然这种模式好处显而易见,为什么其他大佬不这么干呢?
主要的原因是税负。有限责任公司一般都不会给予免税待遇,而大多数富有的捐赠者都希望税负减免。
对于扎克伯格夫妇而言,最大的税务问题在于他们是否能够免除450亿美元带来的遗产税和赠与税,目前仍然没有答案。通常而言,如果一个富有的捐赠者完全控制有限责任公司的资产,那么后者也会被算作其遗产的一部分。
据媒体报道,马克·扎克伯格表示,他和妻子并没有获得税收优惠待遇。
在回应Facebook主页上一个关于有限责任公司的投资将享受“零税负”的评论时,扎克伯克对此表示否认,并表示“请不要传播不准确的信息。”
记者从扎克伯格Facebook主页推荐信息看到,Chan Zuckerberg Initiative于2009年推出,由扎克伯格和普莉西拉·陈博士发起,其使命是在健康、教育、科学研究和能源领域提升人类潜能和促进平等。
自成立以来,该公司在教育、医疗领域的捐助不断,包括捐助Education Super Highway,这将有助于将课堂连接至互联网,以及赞助旧金山综合医院的一间新的紧急护理和创伤中心,扎克伯格妻子普莉西亚·陈是这家医院的一名儿科医生。
事实上,扎克伯格夫妇没有将99%的财富捐给慈善机构——他们只是成立了一间以自己姓氏命名的私人企业,做了一份计划和承诺,这让他们几乎可以不受太多限制并免除大多数披露责任就去做他们真正想要做的事情。
微博对有关扎克伯格捐出450亿美元的评论
@科技生活在线
外界对扎克伯格夫妇的决定多有褒扬。然而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扎克伯格此举实为避税,而通过掌控资金雄厚的慈善组织,他将获得远强于普通人的话语权,从而威胁社会的民主和公平。
@陆晟彰
自从扎克伯格宣布要捐赠四百多亿的个人资产用作慈善事业,国内的大众舆论就开始将其与我们的企业家的公益行为作比较:一边倒地口诛笔伐,不管是思想境界的落后还是社会责任感的淡薄,无一例外充斥着负面评价,可正是现在公益慈善事业在基础设施和运营体系中的不足,才使富人们在财产捐赠上顾虑重重。
@潘石屹
去年夏天去硅谷拜访扎克伯格,他连一个自己独立的办公室都没有,和工程师们挤在一张桌子上。想想有些企业家,坐在红木大班台前,旁边还有一美女在古树根上沏功夫茶,手一举空杯子,美女马上把茶倒上。这不是电视剧里的情节。
@黄西Joe _Wong
在美国的时候没听人谈论过陈小姐的外貌。相反,很多人说扎克伯格长得像“小码农”。性格,健康,在一起能不能够开心,都是女人魅力里的重要元素。
盘点裸捐的美国巨富
盖茨基金会去年捐出38.6亿美元巴菲特十年捐赠179亿美元伯克希尔股票
◎每经记者黄修眉
实际上,在美国富豪圈中,扎克伯格夫妇的捐款善举并非“前无古人”,大家耳熟能详的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等,都是美国巨富中的“慈善达人”。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与扎克伯格选择有限责任公司开展慈善事业不同,上述两位著名慈善家都选择成立一个基金会或直接向非盈利机构或慈善组织捐款。
2010年,巴菲特更是与比尔·盖茨合力发起“捐赠誓言”活动,倡导亿万富翁生前或死后至少用自己一半的财富来做慈善,如今全球已有138名富豪响应,其中就包括扎克伯格。
比尔·盖茨:设立基金会与信托去年捐38.6亿美元
屡次蝉联世界首富宝座的前微软首席执行官(CEO)比尔·盖茨,大概是全球最著名的慈善富豪了。2008年7月,比尔·盖茨在宣布从微软CEO职位退休的同时,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将大约580亿美元的几乎全部个人财产捐给自己和妻子名下的基金会——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以下简称盖茨基金会)。
据了解,在2000年,盖茨和夫人计划捐出所拥有的1000多亿美元财产,只留给他们的孩子每人1000万美元,并正式成立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正如盖茨基金会中国区主任叶雷向外界表示的,不要说对整个穷人世界,即使向非洲国家津巴布韦的穷人进行直接捐助,基金会全部善款也不够。因此,管理和运作基金会,成为慈善行为得以延续的关键一步。
据了解,盖茨基金会是一个长期存续的慈善基金会,没有终止受益人(所以财富不可能移交给下一代);主要宗旨是全球健康与教育事业;为维持该慈善基金会地位,每年用于慈善的款项至少是总资产的5%;基金不赋予捐赠者参与基金会决策的权利,基金会董事会是最高决策机构,包括比尔·盖茨在内都只是董事会的执行人员。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盖茨基金会官网上看到,基金会主要分为“盖茨基金会信托”和“盖茨基金会”两部分。“盖茨基金会”负责慈善业务,包括策略制定、赠款执行和项目管理等。基金会2014年年报显示,截至2014年12月31日,盖茨基金会总资产逾443亿美元,每年只需要将总资产的5%用于捐赠,就可以使整个基金会获得减免税收的好处。而2014年,盖茨基金会总共捐出38.6亿美元的款项用于6大部分,远远超过5%这个数字。分别是全球发展项目(19.23亿美元)、全球健康项目(11.14亿美元)、美国项目(5.13亿美元),全球策略和游说(2亿美元),非项目性开支包括宣传(4100万美元)和其他慈善项目(6900万美元)。
另一方面,“盖茨基金会信托”负责资产的增值保值,每年划拨善款给“盖茨基金会”用于项目支出。目前除了股票之外,它还大量投资于短期投资项目,包括美国政府债券、高等级商业票据及短期贴现债券,还有国内国际共同基金、高收益企业证券及国际企业和政府证券等。记者在基金会2014年年报中看到,截至2014年底,盖茨基金会以443亿美元的总资产获得了15亿美元的投资收益。
巴菲特:最近十年捐出179亿美元股票
在“股神”巴菲特看来,直接向运作优良的盖茨基金会捐款是简单又高效的慈善方式。2006年6月,巴菲特签下捐款意向书,承诺在有生之年或西去之际,将把至少99%(根据当时的承诺约为400亿美元)的个人财富捐给慈善事业。完成的方式则是通过捐赠其所拥有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类股票(可享受分红,只有有限甚至没有投票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巴菲特的捐赠对象有5家,除了最主要的盖茨基金会外,还有以巴菲特前妻命名的苏珊·汤普森·巴菲特基金会,巴菲特三个孩子旗下分别拥有的霍华德·巴菲特基金会、苏珊·巴菲特基金会和由彼得·巴菲特创立的NoVo基金会。
巴菲特通常会在每年7月份进行大型慈善捐赠,而得到捐赠的这些慈善机构通常会选择将股票出售,用得到的资金来支撑他们的慈善活动。
记者查询盖茨基金会官网了解到,巴菲特在2006年,也就是承诺捐赠的第一年,向盖茨基金会捐赠了价值16亿美元的伯克希尔B类股票,此后两年的捐款数较为稳定,在16亿~18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受金融危机影响,伯克希尔B类股票在2009年7月初的每股股价仅为57美元左右,因此当年巴菲特向盖茨基金会捐赠的款项也仅为12亿美元,是这十年来最少的。此外,从2013年起,巴菲特每年向盖茨基金会捐赠的股票总价值均超过了20亿美元,今年更是达到21.5亿美元,是历年捐赠数目最大的一笔。
今年7月,巴菲特第10次履行捐赠承诺,向5家基金会捐出了2064万股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B类股票,按照伯克希尔B类股票当时137.39美元的股价计算,巴菲特今年总捐款额高达28.4亿美元,刷新其个人捐款纪录,其去年和前年捐赠的股票总价值约为28亿美元和26亿美元。据记者统计,从2006年至今,巴菲特向这5个基金会捐出了超2亿股伯克希尔的股份,总市值约为179.4亿美元。
巴菲特目前持有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票,大部分为A类股,这保证其占有伯克希尔公司董事会三分之一的投票权。
不仅自己践行裸捐,2010年,巴菲特还和比尔·盖茨合力发起了“捐赠誓言”活动,号召亿万富翁生前或者死后至少用自己的一半财富来做慈善。如今,来自全球15个国家的共138名富翁加入了这项活动,其中就包括扎克伯格。
来源:凤凰 时间:2015年12月07日
本月初,脸书创始人扎克伯格在女儿出生之际,宣布此生将捐出其持有的99%的脸书股份(现值450亿美元),目的是“让女儿长大后的世界变得比现在更好”。对于扎克的举动,不少人开始的质疑点在于此举是否为了避税。但此事的深层争议在于,超级富豪应该以怎样的形式来增加人类福祉——是把财富交给民意代表来分配给最需要的人,还是自己来主导去进行一些更为长期的事业?在国内富豪财富迅速增加,慈善捐赠行为有可能大爆发之际,社会很有必要讨论这个问题。
扎克伯格夫妇与出生不久的女儿
裸捐450亿美元,扎克伯格不是为了避税 扎克伯格的捐赠看起来过于冠冕堂皇,过于大方,反而引起怀疑
脸书创始人扎克伯格及其华裔妻子普莉希拉·陈“裸捐”的计划,是在女儿出生之际借机宣布的。扎克伯格夫妇给刚出生的女儿写了一封信,要理解扎克伯格的想法,这封信是一定要好好去读的。信的原文较长,在此节选部分段落——
“亲爱的麦柯斯,你妈妈和我还找不到词汇来描述你给我们带来的对未来的期望。你的新生活充满了潜能,我们愿你能健康快乐,以让你充分地去探索研究。你已经给了我们一个理由去反思我们希望你生活的那个世界。像所有的父母一样,我们想要你长大后的世界比我们今天更好……
“当你在作为陈-扎克伯格家的下一代开始长大时,我们也开始了一个名为陈-扎克伯格行动的项目,与全世界的人一起努力,为下一代所有的孩子们,去开发人类潜能并促进公平。在起步之初,我们将把重心放在个性化学习、疾病治疗、互联网连接,以及社区的发展上。我们将捐出所持有的脸书 99%的股份——目前市值约450亿美元——在我们的有生之年去促进这一使命的完成。我们知道,比起已经在这个领域投入的资源和人力相比,这只是很小的贡献,但是我们想尽我们所能,与其他人一起努力。”(翻译来自中国日报)
扎克伯格夫妇给女儿的公开信,承诺在有生之年捐出99%的财产,帮助解决一些全球问题
也许部分“见多识广”的网友不会被这封信所打动——“哪个富豪做慈善的时候不是冠冕堂皇的”,“看起来不过是陈词滥调”,“得透过现象看本质”。在扎克伯格刚宣布计划时,不少“本质”的看法就出现了,不仅美国有,中国也有,还说的煞有介事——“扎克伯格,包括比尔盖茨等等的裸捐,实际上是成立了一个慈善信托基金(还是在他们自己名下), 慈善年金信托是一种长期信托基金,委托人投入一笔善款,然后定期向慈善机构支付善款,若干年后再将信托基金的余额交给一个非慈善受益人,通常就是委托人的后代……达到避税的目的。”
在慈善信托基金被澄清为有限责任公司(LLC)后,还有人称,“该公司是赢利组织,可以进行商业运营与私募投资。不直接参与慈善活动,其收益将交由非赢利慈善组织处理。由于其LLC的性质,扎克伯格拥有控制权并可控制其资金投向。由于资金用途为慈善,该公司获得相应税收优惠也是必然的。”
扎克伯格并不是为了避税,给女儿信里说的“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就是他的目的
对于扎克伯格避税的质疑,很快由他自己澄清了,“采用有限责任公司,而非传统基金的模式,我们在将股票转移到“陈-扎克伯格行动”时不会享受税收优惠,但却能够更加灵活高效地执行我们的使命。事实上,如果我们将股票转移到传统基金会,便可立刻享受税收优惠,但有限责任公司却不能。与所有人一样,我们必须在有限责任公司出售股票时缴纳资本利得税。”至于“资金用途为慈善,该公司依然会获得相应税收优惠”的说法,也是不正确的。扎克伯格捐出的资金,只有部分会捐给非盈利的慈善组织,这部分确实能够抵扣税款,但主要的使用方式还是用于投资,投给他认为“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企业,这些行动是要缴税的。这种LLC的捐赠模式目前在美国越来越流行,比如乔布斯的遗孀也是以这种方式设立的机构。
其实有人说的很好,如果扎克伯格真是为了避税,那他大可不必这么轰动式地捐出99%的股票资产。对于美国的一些超级富豪来说,捐赠和慈善是再也自然不过的观念,如著名钢铁巨头卡内基说的那样,“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2010年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提出《捐款承诺》(Giving Pledge),要求签署人必须承诺在有生之年至少捐出一半的财产给慈善事业,已经有上百位亿万富翁签了字,其中就包括扎克伯格,这次一下子捐出99%,其实也并不奇怪。仔细看扎克伯格夫妇给女儿的那封信,不难发现,扎克对于“让女儿长大后的世界变得更美好”这一想法,是抱着强烈愿望去打算实现的。
盖茨、巴菲特曾提出《捐款承诺》计划,要求签署者有生之年至少捐出一半的财产
对扎克伯格的深层质疑:世界该如何变好是由超级富豪说了算吗 一些深层次的批评针对的是“慈善抵扣税款”
扎克伯格澄清自己捐赠的对象并非慈善基金而是有限责任公司(LLC),说的已经相当清楚,这个公司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类进步也相当明确。但仍然有严肃的批评者不满扎克伯格的做法,批评的代表人物是2011年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Jesse Eisinger,他在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扎克伯格的利他主义是如何帮助他自己的》,卫报也有一篇言辞激烈的批评文章,题为《富裕的人道主义者们不应该把他们关于公共服务的想法强加给我们》。
这两篇批评文章散发出一种强烈的怨气,虽然作者们已经知道扎克伯格捐赠方式是成立LLC,不是通过捐赠给慈善基金避税,但由于也存在通过LLC进行避税的可能,他们也依然批评了扎克伯格为代表的超级富豪的捐赠慈善行动。在他们看来,很多富人通过捐赠和慈善的方式来进行避税,这实际上是违反了民主制度——富豪们如果不进行慈善活动,其所得税或遗产税本来是交给民意代表(即政府)来进行分配支出的,而富豪们通过慈善的方式避税,就等于原本交给政府的税金被挪作他用了,这其实也可以视为由纳税人来补贴富豪去做那些让他们获得名声的事情——按2015年的美国税率,各类基金会大概有39.5%的财产,相当于来源于纳税人。这资金的用途往往由这些富豪自己决定,这被认为违反了民主的原则。
即使不涉及税金,批评者也认为扎克伯格这样的做法未必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福祉
在批评者看来,扎克伯格等超级富豪愿意捐赠自己财产改善他人福祉的行为,当然是值得称赞的,但即便不存在使用税金的问题,超级富豪们使用资金的方式也过于自把自为,未必能真正促进公众福祉。Eisinger引用了一位在世界银行工作了20年的哈佛学者John Briscoe的看法,认为那些最需要钱的项目往往得不到富豪慈善家们的青睐——像盖茨、扎克伯格这样的富豪,往往会把注意力放在前沿医疗、环境和教育等相对高端的问题上,但在John Briscoe看来,中国、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经验表明,资金最重要的去处应该是投资基础设施,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即使在美国也有同样的问题,比如美国联邦政府下属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每年就需要70亿美元的预算,扎克伯格所持的脸书股份目前价值450亿美元,可以维持这家机构运行至少6年。不过,绝大部分这类基金会都不会把钱捐给基础公共设施或者公众服务项目,所以这些机构的预算常年吃紧。在批评者看来,这些地方才是应该重点投钱的。
对那些可以抵扣税款的慈善项目,批评声就更加激烈,比如卫报文章引用了美国著名法学家理查德·珀斯纳(Richard Posner)的说法,他认为那些终身制的慈善基金会是最不负责任的机构,它们不对任何人负责,不在资本市场或者产品市场上参与竞争,几乎就像是一个家族式的帝国一样腐败,两者唯一不同的是后者还要受到政治的影响,慈善基金会连这个也没有,完全就是一个全封闭的独裁王国。
而就算是这样的慈善基金会,法律还要求每年必须捐出5%的资产来保证其是在进行“慈善”。至于扎克伯格所谓的“有限责任公司”(LLC),则根本连这个限制都没有,难怪会引起批评。
这些批评并非毫无道理,但整体上并不成立
上述的这些批评有道理吗?基于目前世界上很多慈善基金会的低效现状来说,这些批评有相当的合理性。但并不是所有慈善基金都是这样。正如美国著名政治经济学家、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公共政策系教授罗伯特·瑞奇(Robert Reich)指出的那样,从理论上而言,商业实体、政府组织、慈善机构在促进社会进步上各有不同的侧重。就那些对人类长远利益有着重大关系的基础性、普遍性、前瞻性的科学研究而言,普通企业由于要重视利润,每季度展示他们的财报,往往不会去做这么费时费力的研究。而作为民意代表的政府由于要对选民负责,要想维持地位,则必然更为倾向于解决民众的短期需求,也很难安排出资金去做这些研究。这时候,像扎克伯格建立的这种具有慈善公益性质的公司,就显得非常可贵了。虽然基础设施和民众短期医疗需求确实很重要,但谁能说对下一代能源的研究、对重大疾病的前沿研究不重要呢?很多时候,“已被证明有能耐”的超级富豪们在这方面的判断要更为长远更为准确。
扎克伯格曾为纽瓦克公立学校改革捐出1亿美金,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效果很不好
灵活的形式安排也是必要的。事实上,美国传统的那种每年须捐出5%资产的那种慈善基金,近年来在与一种新式的“捐献者指导基金(donor-advised funds)”的竞争中就败下阵来,这种更为灵活的新式基金受到的条条框框要更少,但实际捐赠的资金和受捐助的金额,在很多地方都已经打败了传统形式的基金。而使用“有限责任公司”这种商业机构的身份来从事慈善公益事业,尽管往往不能免税,但受到的限制要更少,更能提升自身的效率。对于曾经与美国公共慈善项目——纽瓦克公立学校改革打过交道的扎克伯格来说,这种选择是很自然的。
用扎克伯格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最重要的是为组织提供足够的灵活性,以便能够最好地完成工作——采用什么结构并不重要。”
扎克伯格裸捐争议对中国富豪的启示
在扎克伯格裸捐引发争议后不久,一个中国富豪从事慈善事业状况的报道也引发了注意。由中国社科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办的“首届企业公益前沿论坛”,发布了《企业公益蓝皮书(2015)》。蓝皮书提到,2014年度,中国财富排名前100位的企业家中,只有26位有明确的年度捐赠数额,有74位富豪企业家未有捐赠行为。26位企业家捐赠总额为165.59亿元,平均每位企业家捐赠6.37亿元。
这个捐赠额相比起美国富豪,自然是很小,这与国内富豪往往也是“刚富起来”有很大关系。2009年,财政部出台《关于企业公益性捐赠股权有关财务问题的通知》,股权捐赠在我国才算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是与美国相比,我国对股权捐赠的法律规制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尤其是关于个人股权捐赠,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在某种程度上,这都抑制了捐赠行为。
然而,随着慈善和捐赠习惯的慢慢培养,以及中国富豪财富的快速增加——从2015年福布斯中美富豪榜对比来看,中国前100位富豪财富总和为4500亿美元,而美国前100名富豪财富总和为14700亿美元。中国前100位富豪的身家已经达到美国前100位富豪的近三分之一。可以预期,不管是为了名声、为了避税还是真心想增加社会福祉,富豪捐赠行为在未来时期都将迎来大爆发。
而中国富豪的捐赠行为,又会以怎样的面貌出现?是捐给官方背景的慈善基金会?是自己成立基金会?是像邵逸夫那样捐给大学?还是像扎克伯格这样弄一个公司来灵活投资各种基础性、前瞻性项目?这不仅仅是中国富豪需要思考的事。国家相关法律制度的建设,普通民众对此的认识,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富豪们的善意能在多大程度上促进整个社会的福祉。
来源:腾讯 时间:2015-12-10
推荐阅读:旗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