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8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刚刚尘埃落定,而2017年的这个奖,则被授予了3位美国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生物体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
他们研究发现,当人的生物钟与地球旋转保持同步时,最为健康。
那么,问题来了,“生物钟”到底是个什么东东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
今天我们就给大家来简单地科普一下。
“生物钟”它到底是什么?
生物钟,它好比我们身体内的一种无形的“时钟”,实际上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它是由生物体内的时间结构序所决定。
生物钟控制着我们的昼夜作息,控制着我们的生理状态适应个环境。生物钟预期并调控我们的生理以适应日常中的不同阶段。
合理的生物钟有助于调节睡眠模式、饮食行为、激素释放、血压和体温。所谓生物钟,通俗的讲就是让我们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这些也与我们的幸福和健康息息相关。
在我们生理机制的众多复杂过程都有生物钟的影响。
1971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教授Seymour Benzer和他的学生RonaldKonopka以果蝇为模型,研究可以控制果蝇昼夜节律的基因。他们证实了一个未知基因的变异可以破坏果蝇的生物钟。后来,纽约洛克菲勒大学的Michael Young教授成功分离出这个“周期”(Period)基因,简称Per基因。
1984年,波士顿的布兰迪斯大学的Jeffrey Hall 和Michael Rosebush与纽约洛克菲勒大学的 Michael Young教授合作研究果蝇来解释生物钟是如何运作的。后来成功分离出这个“周期”(Period)基因,PER蛋白浓度在24小时周期中波动,和昼夜节律同步。
发现Per基因是人们认识生物钟的一个良好开端,但是只靠这个基因还是无法解释为何人体具有24小时节律以及在白昼和黑夜有不同的行为的机理。
后来,Michael Young的又一项研究揭开了其中的奥秘,他发现了又一个生物节律基因,称为DBT基因,DBT蛋白又可延迟Per蛋白的积累,因此,让Per蛋白增加和减少的周期固定在24小时左右。
1994年,在美国芝加哥北郊西北大学工作的日裔科学家Joseph S. Takahashi用老鼠实验,发现了哺乳动物的生物时钟基因——Clock基因,才比较完整地解释了人和动物的生物钟。
综上,哺乳动物的生物时钟是由Clock基因和蛋白、Per基因和蛋白、Tim基因和蛋白、DBT基因和蛋白这4种基因和蛋白共同作用,形成了人24小时生物节律。如果这些基因突变后,会致使我们的生活规律变得混乱不堪,甚至让其昼夜节律完全消失,成为一个“熬夜狂魔”。
熬夜导致生物钟紊乱,诱导各种疾病!
众多研究发现,我们身体内共用一套非常相似的昼夜节律调控机制。在我们的一个昼夜当中,我们身体的体温、脉搏、血压、激素、耗氧量等都是在随着时间的更替变化而变化着,有些还会呈现出很强的周期性。现在科学研究也表明,生物钟调控着人体的健康。如果人们不按生物钟作息、生活和工作时,工作效率会很低,还有可能导致肥胖、糖尿病、高血压、抑郁症和肿瘤等其他复杂疾病。
长期的熬夜会引发我们的生物钟紊乱,可引发身体增重、超重,抑制免疫力,诱发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科学研究发现,三班倒的职业人群患2型糖尿病的几率比普通人群高。经常熬夜,违背作息规律,就会造成我们的生物钟紊乱,导致睡眠障碍、饮食不振等问题;更甚者还易感染或加重病情。
尤其是凌晨时间段,人体的血液流速会变慢,容易产生血栓。如果经常熬夜,影响身体的正常休息机制,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所以我们建议大家入睡时间不晚于23点。
来源:快科技 时间:2018-10-11
哲人们曾曰,细节决定成败。人体是动态平衡系统,也许就是那么一点差异,或者是操作失误,都可能带来截然不同的结局。细节就像那个可橇动地球的杠杆支点,把握不好就毁健康啦。关你健康,将用实锤专敲细节。今天我们来聊聊生物钟与减肥效率。
每天下午5点,北京时间17点,您在做什么?若是在待遇优厚的公司上班,可能刚喝完下午茶;若是在快倒闭的公司打拚,应该是在盘算和猎头公司相约的晚餐;如果是专职炒家,或许已没有心情复盘,只有焦虑陪伴,肢体和大脑都陷入僵硬状态。17点,就算是闲人,也要开始准备晚饭了,很少有人在那时锻炼。但科学家的最新发现要告诉您,您可能错过了一天中的燃脂黄金期。
2018年7月26日的著名期刊《细胞》,发表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派拉蒙医学院的学者们的论文,研究发现了生物钟与脂肪囤积和消耗的关系。上边的这幅论文配图展示了转录因子与调控脂肪代谢的生物钟之间的关系。后轮的SREBP驱动脂肪的合成,前轮的PPAR-α间接驱动同步的脂肪燃烧,小鼠拿着的水瓶含激动配体,负责增加PPAR-α的驱动力。
学者们发现,随着肝脏脂肪含量的增加,身体燃烧脂肪的能力也会上升,最有趣的是,这个生理过程在每天下午5点达到峰值。也就是说,生物钟会把暴饮暴食与肝脏脂肪累积联系起来。而脂肪在肝脏中的累积,会导致代谢紊乱,也带来炎症,增加肝炎、肝衰竭、肝癌等发生的风险。
脂肪的产生和燃烧遵循的是约24小时的生物钟循环过程,这个过程涉及到生物钟核心蛋白的调控回路,通过整合环境刺激、遗传信息,以特殊的方式控制基因有节奏的表达。研究者发现,脂肪燃烧的节律是由PPAR-α蛋白所调控的,当脂肪堆积的时候,生物钟会驱动脂肪消耗。PPAR-α也是贝特类降脂药的作用靶标。
在研究过程中,学者们发现,肝脏中的PPAR-α蛋白含量会在下午5点左右达到峰值,而在下午使用贝特类降脂药更能减少肝脏脂肪累积,这个作用机制就如他汀类药需要在睡前服用一样。如果遵循生物钟的规律,在特定时间使用降低肝脏及血液脂肪水平的药物,就可能达到更高的效率。
虽然此项研究的聚焦点是降脂药物的使用时间,研究还没有深入到进食及运动与生物钟的关系,但脂肪代谢调控的分子水平的认识,还是可以给我们带来新颖的思路。肥胖与超重的核心是能量过剩,简单地说是吃得多却动得少,但进食量过多与运动量不足带来的脂肪堆积效果,还受生物钟的影响。因此,中午少吃再加下午运动,或许是提高减肥效率的靠谱方法。
爱谁,就把健康传给谁。
你的健康,我的关注。专业人员制作,以科学与人文视角多维度观察生命健康,包括医事、史话、日常、展望、心理、房内等系列,内容为作者魏宏岭及团队原创作品。拒绝未经许可的一切形式的盗用、盗链及转载,否则将依据相关法律予以追究。
来源:百家号 时间:2018-08-04
推荐阅读:旗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