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正文

栀子花有毒吗?栀子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2019-12-19 11:44:30 来源: 阅读:1
评论(0 收藏(0

【性味归经】苦,寒。人心、肝、肺、胃、三焦经。

【功效】泻火除烦,泄热利湿。

【功效特点】本品寒能清热,苦能燥湿,体轻人气,色赤入血,能自上达下通彻三焦,善清透胸膈郁热,多用于脾胃及肝胆湿热证。

【功效作用】

1.泻火除烦:用于热病后胸脘烦闷,常与豆豉配伍;治肝热目赤肿痛、心中烦热,同菊花、桑叶配伍。

2.泄热利湿:用于黄疸型肝炎、急慢性胆囊炎及口苦、口臭、口舌生疮等胃火上攻者,多与茵陈、大黄配伍应用。

3.凉血止痛:用于血热吐血、衄血、血痢下血、尿血等出血性疾病,实者生用,虚者炒用,可与白茅根、生地、黄芩配伍应用。

4.消肿止痛:用于外伤性肿痛,用生栀子粉与面粉混合,川黄酒调敷。

【鉴别应用】栀子具解郁散热、泻热利湿、凉血止血等作用,但取材不同,炮制不同,药效有所差异。

1.生用:清热泻火解毒、利胆退黄之力量较强。

2.炒用:盐水炒栀子可退虚火;乌药拌炒栀子治热痈;姜汁炒治心胃火痛及烦呕。

3.炒炭:历代古书记载栀子炒炭后止血效果优于生用,然近代的研究表明生栀子止血作用较炒炭为佳,是因为其清血热凉血止血,而非单纯收敛止血之故。

4.生栀子性苦寒,忌用于脾虚、胃寒便溏者,而栀子炒炭苦寒之性减,不伤胃气,为不忌之例。

5.连壳用走上中焦,去壳用走下焦。

【配伍应用】

1.配豆豉:清宣胸膈郁热,祛除心烦懊恼。栀子苦寒,解郁除烦,导热下行;豆豉气味俱轻,既能清表宣热,又能和降胃气。二药相伍,宣中有降,降中有宣,为治热扰胸膈之良方。

2.配厚朴:清热除烦,宽中消满。栀子苦寒,清透胸膈郁热;厚朴苦温,下泄行气,而除腹满,又可助栀子使热下行,以泻清之。

3.配干姜:治上热,温中寒。用苦寒的栀子配辛热的干姜,栀子清除上焦邪热,干姜温中焦虚寒,寒温并用,各循其径,清上温中,药性虽反,功则合奏。

4.配大黄:直泻火邪,釜底抽薪。大黄苦大寒,泻火除寒,推陈致新,通大便,使火邪、湿热之邪从后阴大便而去;栀子清肺通水道,使热从前阴小便而出。二药合用,火邪、湿热皆能除,多用于阳明热盛大便秘结,或积滞泻痢、火热亢盛迫血上溢所致出血证,以及邪热瘀血所致黄疸证。

5.配黄柏:清热利湿治阳黄。栀子配黄柏,一为解郁热之良药,一为苦寒燥湿之要药,二药合伍,散阳明之郁热,泻中焦之湿热而除黄疸。柯韵伯日:“黄有不同……病在太阳阳明之间,当以寒胜之,用栀子柏皮汤,乃清火法。”

6.配茵陈:散热利尿退黄疸。栀子苦寒降泻,清热利湿;茵陈蒿辛苦微温,得春初生发之气,能人太阳、阳明,发汗利水。二药相须为用,共奏清热祛湿退黄之效。《古今名医方论》道:“茵陈……除热邪留滞,率栀子以通水……全身内外瘀热悉从小便而去,腹满自减,肠道无伤,仍合引而竭之法,此阳明利水之圣剂也。”

7.配石膏:泻火利湿。山栀清三焦火,凉血,清心热,性屈曲行,能降火从小肠膀胱而出;滑石甘寒滑利,滑以利清窍,通壅滞,下垢腻,甘以和胃气,寒以散积热,淡渗滑利有降下之功。二药配伍,山栀子偏清血分热,滑石能清气分热,泻火利湿,主治小肠膀胱湿热。

8.配淡竹茹:清泻三焦,治痰热蕴结。栀子善清三焦郁火,淡竹茹清热化痰,和胃降逆,善通胆络,宁神开郁。二药合用,治痰热蕴结之心烦懊恼、泛恶、胁痛、小便短赤。

9.配知母:清热除烦,治热盛烦躁不眠。栀子既轻清上行能泻肺火,去肌表热,又苦寒泄降,泻三焦火,且凉血清心;知母寒而不燥,既能清实热,又可退虚热,与栀子配用清热除烦,治心肺俱热、烦躁口渴、舌赤不眠。

【应用注意事项】脾胃虚寒便溏者忌用。

【用法用量】内服:3~12克,入煎剂,或入丸散。外用:研粉,水或醋调成糊状敷局部。

推荐阅读:叶紫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