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正文

安史之乱的故事,安史之乱安和史是谁

2019-12-25 11:08:05 来源: 阅读:1
评论(0 收藏(0

今天我们来讲讲唐朝由盛转衰的的著名的安史之乱的故事,安史之乱安和史是谁?

安史之乱中的安是指安禄山(也指安庆绪),安史之乱中的史是史思明(也指史朝义)。

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的故事

唐玄宗统治的前期,政治比较稳定,社会经济也有所发展。但到后期,却土地兼并盛行,均田制名存实亡,破坏殆尽了。作为唐朝武力基础的府兵制也破坏了。玄宗时期,用招葬的“长从宿卫”(又称“犷骑”)和“长征健儿”代替府兵,募兵从此成为定制。募兵制实行后,

兵于农变成了兵农分离。此后,府王朝又在边境设立了平卢(治营州,今辽宁锦州西北)、范阳(治幽州,今北京)、河东(治今山西太原)、朔方(治灵州,今宁H灵武西南〉、河西(治凉州,今甘肃武威)、安西(治龟兹,今新賴库车)、北庭(治庭州,今新颍吉木萨尔)、陇右(治鄯州,今青海乐都)、剑南(治益州,今四川成都)、岭南(治今广州:等十个节度使。节度使最初只管军政,后来却成为全面掌捤一个地区的军政、财政和行政的大军阀,原来唐王朝電内轻外的局面也倒转过来了。

均田制和府兵制的破坏,动摇了唐朝统治的基础。加之唐玄宗晚年,不问政琪,信用“口蜜股剑”的宰相李林甫,致使政治上日益腐朽。府玄宗又庞爱杨贵妃,过荒淫腐朽、穷奢极欲的生活。因而统治的危机四伏,一触即发。

天宝十四年(755年),兼领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发动叛乱,率领胡汉兵十五万,长驱南下,很快渡过黄河,攻下洛阳。天宝十五年(756年),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并分兵攻下滝关。唐玄宗匆忙逃奔四川,长安落入安禄山手中。玄宗太子李亨逃到灵武(今宁夏灵武)即帝位,是为肃宗。

叛军进入长安后,大肆屠杀抢劫,遭到人民激烈反抗,而叛军内部的矛盾也不断加深,不久,安禄山就被其子安庆绪所杀。安庆绪企图向江淮发展,集中十三万军队进攻睢阳(今河南商丘),睢阳军民在张巡、许远领导下,与叛军大小四百余战,坚持半年之久,使安庆绪原来的意图不能得逞。至德二年(757年),唐肃宗派郭子仪等率朔方军回纥援兵共十五万攻克长安,收复洛阳。安庆绪渡河退保邺郡(今河南安阳)。至德二年,唐军围攻邺郡,失利。安禄山部将史思明杀安庆绪,叛军再度攻陷洛阳。上元二年(761年〉,史思明被其子史朝义杀掉,势力渐袞。次年,唐又依靠回纥兵收复洛阳,史朝义逃往河北,沿途被唐军阻击,其部将多以所据州县降唐。饼代宗宝应二年(763年),史朝义穷蹙自杀,前后历时八年的“安史之乱”遂被平定。

来源:中国四大名著     日期:2018年01月16日

推荐阅读:旗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