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概念的本质分析
关于基础设施的概念,过去我们一般把它定义为: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是用于保证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它是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一般物质条件,是国民经济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
在传统概念里,提到的基础设施我们常常想到的就是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等这些物质工程设施,具体而言包括道路、桥梁、港口、车站等。由于信息技术不发达,我们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网络化特征也缺乏重视。
从当前来看,上述对基础设施的理解与定义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我们必须知道,事物是不断发展的,随着事物的发展,我们关于基础设施的基本观点也需要与时俱进。
从基础设施的本质上分析,基础设施的本质一是其“基础”属性,具体表现就是其一定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根基,具有一定的公共属性;二是其“设施”属性,具体表现就是一定具有支撑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属性,具有组织、系统、机构、网络等体系属性。
基础设施概念变革:互联网成为基础设施
201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开篇即讲:“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
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把互联网作为基础设施范畴,把一个非物资工程的虚拟信息网路也当做基础设施,这是基础设施概念的一次重大的变革。众所周知,中国正处于百年一遇的从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加速演变的历史转折点,信息社会带来社会的巨大变革也一定包括基础设施的变化,信息时代的新经济体系让互联网具备了“基础”属性,成为了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根基;互联网本身也具备网络、组织、系统等设施属性,因此互联网成为基础设施水到渠成。
在互联网领域,中国用了不长的时间做到了多项全球第一。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人类的生产力从农业生产力、工业生产力进化到信息生产力。信息生产力的提升是中国能够在互联网里面进行一系列赶超的重要原因。信息生产力的第一个表现就是基础设施的变化。新商业模式、新的平台经济、电子商务、互联网经济体,是基于以互联网、云计算、智能终端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实现的“赶超”,与过去的“铁公基”基础设施有着本质不同。
十多年前,互联网还是一个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随着互联网发展,互联网成为人们交流和社交渠道,成为商贸流通渠道。当互联网成为基础设施,要靠就是把互联网加在整个社会和经济活动的下面,成为基础支撑,带动全面的变革。
互联网成为基础设施带来的第一个变革就是互联互通打破了传统的企业与行业的边界,出现了跨界融合和颠覆的模式创新。在商业领域,有的企业把这种变革成为“无界”,提出了“无界零售”的变革。
互联网让社会资源互联互通和深度链接,带来的“无界”特征的变革是十分巨大的,也让我们的时代进入了一个创新的时代,每个企业都需要考虑,当我们把企业或行业架构在互联网基础设施之上,边界被打破后,我们如何重构我们新的边界和生态?这就引来了互联网成为基础设施的第二个变革,就是创新与重构,企业都必须考虑重新在互联网基础设施上,根据企业核心竞争力,重新架构企业生态,重新建设企业边界,这给社会带来的变化是革命性的,这也是国务院大力倡导“互联网+”根本目的。
互联网+:推动物流成为基础设施
天上一张网是互联网,地下一张网是“物流网”,互联网流动的是信息流,物流网流动的是物流,当天网与地网融合,会发生什么化学反应?
我们生活在现实世界,在这里我们不谈虚幻的平行宇宙和什么一切皆空,在现实世界,一切都要回归现实,都要回归实体,都要回到物理世界,互联网也不例外,互联网也要落地与实体世界融合,这就产生了信息物理系统(CPS),信息物理系统在工业领域应用,催生了工业4.0,在物流业应用会带来什么?我认为一定会带来智慧物流的革命。智慧物流一定是虚实结合的具有网络化特征的新时代物流。
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看物流,那么物流也就具备了“基础”属性,成为支撑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基础;同时又具备了“设施”属性,具有系统性、网络化、组织性。因此,新时代物流具备了基础设施的重要特征。
最近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是一个划时代的大会,确定了关乎未来中国几十年的大政方针,在十九大报告第五章“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第一节的“深化结构性改革”中,报告指出:要“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这是党中央对新时代物流发展做出的一个重要的和影响最深远的一个最新的战略定位。表明党中央第一次把新时代的物流纳入了优先发展的基础设施领域。
党中央规划新时代经济体系建设中,赋予了新时代物流业的基础设施战略定位,是对物流业战略定位的一个重大提升,是对物流及物流基础设施发展的重大政策利好,必将影响未来中国物流的发展。
物流成为基础设施,是基础设施概念在实体经济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他延伸了传统的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的物流大干线的基础设施体系,把物流中心、仓储节点、农村配送节点、城市公共配送场站、公共卸货设施及末端物流网点都纳入先行发展和统一规划的基础设施范畴,党中央的这一决策高屋建瓴,物流人必须深入的学习与体会。
预告:基础设施概念的变革,平台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国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后期的维护与运营,让“基础设施运营商”应运而生。前几年我曾针对部分高速公路集团的转型提出做基础设施运营商的战略定位,因为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不断完善,一些高速路集团建设项目越来越少,但管辖高速路越来越多,围绕基础设施运营是一个突出问题,更有商机无限的前景。
也曾对高铁部门人闲聊起来,围绕高铁的基础设施规划,根据生态系统观点,高铁公司提前在重要规划节点储存点土地,就可以带来稳定的大量经营利润,降低铁路集团负债率。
目前做平台电商的京东等已经把公司定位为:商业基础设施运营商。
来源:亿欧 时间:2017-11-10
推荐阅读:旗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