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金 > 正文

正午阳光:金牌制作公司如何做到“都挺好”

2020-01-19 13:52:29 来源: 阅读:1
评论(0 收藏(0

坊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正午出品,必属精品”。

正午阳光凭借热剧《都挺好》,再次进入到大众的视野。无论是古装题材的《琅琊榜》、《知否》,或是现实主义的《欢乐颂》、《大江大河》,正午阳光一路走来,收获赞誉不断。

本文从管理与经济学的视角,起底正午阳光的发展史,探究金牌制作公司背后的成长逻辑。

  1

  股权分配

  初创企业如何加深成员与公司的联系

2011年8月17日,一家名叫东阳正午阳光影视的公司在浙江金华东阳市登记成立。《经济观察报》称,成立之初,正午阳光公司的性质比较简单,定位于一家后期制作公司,为方便孔笙、李雪、孙墨龙三位导演的影片后期制作而专门成立。

2014年12月30日,根据启信宝显示,正午阳光的法定代表人发生了变更,原山影总经理侯鸿亮离职,替代孔笙变成了正午阳光的法人代表,他也成了公司最大的股东,占比31%,原有股东孔笙、李雪、孙墨龙的股权分别占比15%、18%和25%。

资料来源:启信宝,中欧商业评论整理

在企业初创时期,如何合理配置股权至关重要,也是企业良性发展的关键所在。一人独大的股权结构虽然简单,但是从一定程度上磨灭了员工与公司共存荣的积极性。从股权分布上,可以看到正午阳光以制片人和导演为中心的基调:侯鸿亮及孔笙等三名导演实际持有公司股份占比89%,另外三名股东冷婧、陆维、李化冰则是公司的核心员工。比起部分需要花钱聘用优质制作班底的影视公司,正午阳光在最初就通过股权分配的方式,实现影视公司与制作人之间的“绑定”,保证了优质制作班底的稳定性与积极性。

  2

  机会成本

  企业在发展中,质与量该如何取舍

2015年9月,《琅琊榜》首播,凭借口口相传,经历低开高走的收视曲线后,开启了朋友圈霸屏模式。

作为名副其实的现象级爆款剧,《琅琊榜》即使在收官之后,依然不断引发热议。 同年,正午阳光的另一部剧《伪装者》也红遍了大街小巷,明家姐弟的虐心结局被反复讨论。

逐渐上扬的口碑,自然吸引了资本的目光。

2016年1月25日,苏州志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加入,股份占比25%,成了正午阳光的第一大股东,侯鸿亮则成为第二大股东,占比23.25%。2016年4月28日,正午阳光的股权结构再次变化,华人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加入,前三大股东分别为:苏州志厚、华人文化、侯鸿亮,占比分别为35%、16%、15.19%。从公开数据来看,这份前三大股东的股权占比也延续至今。

从股权结构而言,苏州志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是华人文化有限责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华人文化的法人是被称为“传媒教父”的黎瑞刚。根据公开资料,黎瑞刚1994年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毕业后,担任过上海广播电视台台长、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小文广)总裁、中共上海市委副秘书长、上海市委办公厅主任等职务。B站、快手、SNH48、《吐槽大会》……这些火爆项目的背后,都有着黎瑞刚的身影。在正午阳光的高管中,黎瑞刚也担任董事一职。

资料来源:启信宝

资本的介入,也加速了正午阳光的变革。

2014年,正午阳光开机两部影片, 2015年开机三部影片。但在2016年,正午阳光一年间开机五部影片,远超往期水平,也超出了主打内容牌的正午阳光剧组的正常负荷范围。

2017年上半年,正午阳光的《外科风云》和《欢乐颂2》先后开播,却遭到了诟病无数。医疗剧《外科风云》被吐槽“业务水平令人着急”、“操作不规范”、“缺乏常识”,《欢乐颂2》则被网友反映“人设走偏”、“广告疯狂植入”、“质量下降惊人,看得尴尬癌晚期”……

阳光背后,有了阴霾。

资本之路春风得意的正午阳光,逐渐失去了引以为傲的内容口碑。更有人直接表示:“正午到底想干什么呢?他们到底是否还会坚持走自己的路呢?还是回归国产剧通病的套路之中呢?”

对于任何公司而言,在质与量间如何实现平衡,都是个绕不过的话题。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曾说过:“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也是经济学中机会成本的典型阐述。鱼与熊掌无法兼得,在过分追求数量的前提下,必然会以质量的下降作为前提。一个优秀的管理者要思考的,是如何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佳配置,而非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不可能完成的超额配置。

曾被称为“国产影视剧良心”的正午阳光重新调整节奏,在2017年,正午阳光仅开机一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该剧于2018年年末首映,再次获得了广泛好评。

  3

  囚徒困境

  板块业务存在天然对立性时的“断舍离”

当网友们的质疑袭来,正午阳光的调整,并不止于开机节奏。

2017年9月5日,在“正午阳光影业”的官方微博上,发出了业务板块调整的公告。公告称:“即日起,正午阳光调整业务板块,取消艺人经纪业务。未来公司将更加专注于内容创作,用更好的作品来回馈观众和社会。”

资料来源:微博

彼时,正午阳光的这一举措,被社会各界广为讨论。

向来多见艺人与经纪公司闹掰,但少见经纪公司主动与当红明星分手。更何况,正午阳光签约了王凯、靳东、乔欣等炙手可热的明星。放弃艺人经纪业务,也就意味着主动放弃库存中的宝藏,放弃自己一手捧红的明星。

正午阳光这番“断舍离”的背后,隐藏着一颗对内容坚定追求的心。

从运营层面而言,影视制作与艺人经纪两个行业,本质上就有着天然的对立。影视公司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需要设法压低演员片酬,降低成本。但从艺人经纪的角度出发,需要不断为自家艺人谋利,拉高片酬,增加身价。

在经济学中,囚徒困境是博弈论的非零和博弈中具代表性的例子,反映个人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帕累托最优虽然是理想状态,但在现实中,却并不容易实现。在既是影视公司,又是经纪公司的情形下,由于两者的利益诉求点截然相反,就会面临这样的囚徒困境。

因此,包括黄晓明、周迅、黄渤等越来越多的知名艺人们,纷纷脱离原经纪公司,转而成立自己的工作室。这样既可以摆脱东家的束缚,决定自己想要参与的项目,又规避了被公司冷落冷藏的风险。工作室只为明星一个人服务,公关能力更甚于原有公司,能更好地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更何况,正午阳光的本质是一家以制片人为中心的影视公司,经纪业务并非其长项。与其拘泥于囚徒困境的束缚,不如集中精力,产出更优质的内容。

  4

  重复博弈

  “生意合伙人”模式下的新尝试

对艺人经纪业务的放弃,正午阳光其实早有准备。

早在2016年,正午阳光就与刘涛、靳东、王凯三位明星共同设立公司,这一模式更类似于“生意合伙人”——通过与明星共同成立新公司,开展对影视项目的投资。

值得注意的是,投资标的不局限于正午阳光制作的影视项目,新设公司同样可以投资其他公司制作的影视项目。合伙人的方式也给了明星更大的自由度。明星可以自由选择要与正午阳光合作,或是出演其他影视公司的项目。

对于正午阳光而言,这不但维系了与明星的合作关系,又让明星成为影视制作产业链中独立的利益体,与制作公司共享所创造的价值。通过进一步加深明星与其所出演的影视作品的关系,做到共同进退,利益与风险共担。

重复博弈是动态博弈中的重要内容。由于有一个长期利益的存在,各博弈方不能像在一次性静态博弈中那样毫不顾及其它博弈方的利益。有时,一方做出一种合作的姿态,可能使其它博弈方在今后阶段采取合作的态度,从而实现共同的长期利益。用资本作为纽带与艺人连接,目的在于发起重复博弈,形成公司与艺人的良性互动。

这三家公司都已注销,但正午阳光的这一尝试,是对深陷囚徒困境泥沼影视行业的一次新尝试,给出了除了由影视公司收购明星成立的公司,或是影视公司让渡部分股权给明星以外的第三种方法。

  5

  长板定律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发展的关键

最近两年的影视行业,日子并不好过。

2018年,传媒行业监管力度加大,行业不断整顿规范。根据数娱梦工厂的报道:阴阳合同事件后,6-9月份霍尔果斯影视公司的注销数量超过100家。娱乐圈税务的大地震,也加快了影视行业的供给侧改革的步伐,中小公司加速出清,行业经历洗牌,资源重新配置。

资料来源:网络,中欧商业评论整理

随着供给端影视剧数量的增加,导致了需求端观众口味愈发严苛。大IP+流量明星的老套路,在影视圈渐渐失效。由周迅、霍建华领衔主演的《如懿传》,在2018年上映时背负了厚望,因为高流量明星代表着热搜、高话题量、高粉丝关注度,但实际上,2018年最终的剧王却是乍看之下平平的《延禧攻略》,主演秦岚与佘诗曼的话题热度虽然远不及周迅和霍建华,却碾压了众多宫廷戏,成了2018年的爆款。

影视行业作为轻资产行业,高风险高回报,原本业绩波动性就较大。随着观众对于内容要求的不断提升,在资本寒冬的情境下,影视行业面临双重夹击,竞争愈发激烈。据媒体报道,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曾表示:我基本上可以肯定的是,在未来的一两年时间里说不定有几千家影视公司要倒闭。

即使寒冬之下,依然有着阳光。

2019年,正午阳光制作的《都挺好》上映,凭借超高的口碑,话题度一路发酵,引起热搜不断。根据艺恩播映指数,《都挺好》完结时,以88.5的播映指数位居榜首,并且在媒体热度、用户热度、好评度、观看度指标上,全面领先于其它电视剧。

资料来源:艺恩视频智库

此外,对于正午阳光而言,明星能否带起流量并不重要,因为正午阳光惯常的套路,是通过内容带起明星。《都挺好》中饰演苏大强演员的倪大红,凭借其戏骨级的演技,让灵魂作妖老父亲的角色栩栩如生,语气神态拿捏精准,将苏大强本身的缺点展现得淋漓尽致,倪大红也由此走入了观众们的视野。

侯鸿亮非常欣赏HBO的商业逻辑,也把HBO作为正午阳光努力的方向。作为一家内容制作公司,内容就是正午阳光的核心。侯鸿亮曾对媒体表示:“在木桶理论中,最短的木桶决定公司的形态,但我觉得长板才决定一家公司在市场的位置。我们的长板就是内容,正午阳光所有的一切都聚焦在内容上。”

1990年,哈默尔与普拉哈拉德首次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指的是组织具备的应对变革与激烈的外部竞争,并且取胜于竞争对手的能力的集合。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是企业所特有的、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具有延展性,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技术或能力。

侯鸿亮准确定位于正午阳光最长的那块板,也就是它的核心竞争力——内容。一路走来,经历过资本进入,也经历过业务调整。如今的正午阳光,挺好。


来源:中欧商业评论   时间:2019年04月02日

推荐阅读:叶紫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