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日美贸易摩擦对我国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借鉴意义

2021-09-08 12:23:55 来源: 阅读:1
评论(0 收藏(0

摘要:日本签订“广场协议”后,日元大幅升值,导致巨大的泡沫经济并因为泡沫破裂使经济陷入了长期经济萧条。长期经济萧条,使得日本进入经济“迷失的20年”。本文整理了“广场协议”背景下日美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和对日本的影响,对比中日在与美国贸易摩擦中的相似之处,从中分析日美贸易摩擦对中国的启发,使得中国在中美贸易摩擦中少走弯路。

关键词:贸易逆差、广场协议、“迷失的20年”、贸易摩擦

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及随后“迷失的20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济事件之一,也是各国经济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中国和日本作为毗邻的亚洲经济大国,在经济发展路径和模式上具有诸多相似之处,而日本的这一段历史经验正可以作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借鉴警醒的“他山之石”。

一、日美贸易摩擦的产生及影响

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美元大幅升值,出口受到了严重影响,美国感受到了巨额贸易逆差的压力。美国贸易逆差从1980年的364亿美元,急剧扩大到1985年的1485亿美元,其中对日贸易逆差是主要原因。在这样贸易逆差的背景下,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逐渐转向贸易保护主义。1974年美国《贸易法》加入301条款,授权政府对“不公平”的外国贸易行为实施制裁和报复,1984年,将301条款的适用范围扩大到直接投资、服务和知识产权三大领域。这些都是美国单方面的贸易制裁措施。由于日本的出口行业严重依赖于美国,且日本经济又是出口导向型。面对美国的各项贸易制裁措施,日本只能不断让步。

1985年9月22日,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当时还是西德)的五大发达国家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在美国纽约广场酒店签署了《广场协议》,同意联合干预外汇市场,允许美元对日元等主要货币贬值,以化解美国的巨额贸易赤字。虽然广场协议涉及到多个工业强国,但受影响最大的就是日本。《广场协议》宣布前,美元兑日元大致在1:250的水平,3个月不到,美元兑日元就急剧下滑到1:200,贬值了20%。一年之后,美元兑日元已经下滑到1:150的水平。1988年美元兑日元达到了1:120的水平,比广场协议之前贬值了一半;到了1990年,甚至达到了1:80的历史高点。

日元的急剧升值的直接后果就是出口明显下滑。1986年,日本出口总额就从上一年的41.96万亿日元下滑到35.29万亿日元,降幅高达16%。1987年,日本出口总额33.31万亿日元,比广场协议之前到1985年下滑了20%。为了弥补日元升值给出口带来的冲击,日本央行开始实施量化宽松政策,不断下调利率也导致流动资金过剩。此外,由于日元急剧升值,日本持有的美国国债资产出现账面亏损,大量资金开始回流到日本国内市场。日本开始了虚假繁荣的五年时光,在几年之内掏空了自己的经济竞争力。由于日元急剧升值,日本企业开始在海外大举收购投资。在国内,日本人也开始大举投资房地产,相信房价永远不会跌,民众为炒房背负了沉重的债务。1990年开始,面临金融风险的日本连续五次上调利率,导致房地产泡沫在1992年最终破灭,大量民众因为炒房破产,实体经济陷入硬着陆。整个九十年代,日本经济的增长率始终不足1.5%,远远低于八十年代平均增长率6%。日本陷入“经济长期萧条”时期。

二、日本经济“迷失的20年”

“广场协议”后,面对日元大幅升值,且日本长期的低利率政策使得日本经济体系内充斥着大量剩余资金,但是由于没能及时调整经济结构政策使得这些资金流入了以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为代表的资产市场,资本市场的暴利吸引了日本经济体系中的大部分资本,造成了资金对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不足。再加上日本政府采取了超放松的货币政策和扩张的财政政策,最终导致巨大的泡沫经济并因为泡沫破裂使经济陷入了长期经济萧条。

长期经济萧条,使得日本进入经济“迷失的20年”。在这20年里,日本也逐渐意识到出口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必须调整经济结构,加大了对外投资和发展科技的步伐。截至2017年,日本海外净资产已达428.45亿日元,连续第27年保持全球最大海外净资产国地位。在科技方面,日本大力推进科技研发从“技术引进”向“自主创新”转变。此前日本比较成功的工业产品大都是在美国完成基础研究,再通过技术引进等方式在日本进行应用研究和商品化。但在日美贸易摩擦的影响下,日本认识到,单纯依靠“技术引进”是不足够的,应该培育自身的科学技术创新能力,才能在国际竞争中提高自身的地位。

三、日本是中国的一面镜子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又总有不同之处。在很多方面,现在的中美贸易形势都和三十多年前的日美贸易境况都存在相似之处。

(一)都经历过经济高增速

日本和中国都经历过经济高速增长的阶段。1955-1973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12.5倍,人均国民收入增长10倍多,年均增长9.8%。1966年追超英国,1967年追超法国,1968年追超西德,引起全球经济界的注目,被称为“世界经济奇迹”。

从中国过去四十多年改革期间的经济表现来看,经济增长的绩效非常突出,尤其是在前三十年,经济增长年均保持10%左右,这在世界上都很罕见,有人称之为“中国经济奇迹”。把改革的四十多年全放在一起看,年均GDP增长仍然有9%以上,这仍然是非常了不起的。

(二)经济增长模式相似

日本和中国都是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外国直接投资和对外出口这两大因素在两国过去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并且出口商品都以物美价廉取胜,都对美国市场存在明显依赖,都对美国存在巨额贸易顺差。1984年日本对美出口额占据了出口总额的35%,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一直在30%;相比之下,2017年中国对美出口额为2.91亿人民币,占出口总额的比例是19%。

(三)出口都依靠成本优势

日本当时的出口过于依靠成本优势,集中在家电、纺织、钢铁、汽车等领域,依靠的是此前十年引进的美国技术,缺乏自己的产业核心竞争力。中国的出口贸易商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从国家统计的数据看,劳动密集型出口占外贸出口总额40%以上,如果把加工贸易的特征考虑在内,这一比重将会更高。且中国出口产业技术水平低、粗放型增长。在国际分工中,中国只能获得极少的贸易盈余,只停留在简单的加工组装上面,出口的都是对我国来说劳动密集型的“资本密集型产品”。

(四)此时的中国和彼时的日本,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20世纪80年代,日本处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良好势头,日本制造业迅速发展,日本的汽车、半导体、摩托车、机械设备不但质量不逊于美国产品,还因为美元升值的原因明显具有价格优势,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2010年日本名义GDP为5.4742万亿美元,在美国、中国之后排名世界第三。这也是1968年以来,日本经济首次退居世界第三,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五)美国的外交贸易政策基调相同

20世纪80年代美国对日本的贸易政策,以及当前对中国,美国都以单边遏制为外交贸易政策基调,在面对巨额贸易逆差时,都频频祭出超级301条款进行威吓,甚至还有同样的贸易谈判代表。当年,为了迫使日本同意日元升值,美国起草法案,实施全面高关税。如今,美国对中国也采取同样的保护主义措施,如2018年3月,美国炮制出所谓301调查报告;2018年7月6日,美国不顾多方面反对,对中国340亿美元输美产品加征25%关税;2021年2月22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对特定蜂窝信号增强器、中继器和双向放大器及其组件发起337调查;等等。

四、日美贸易摩擦对中国的启发

2018年下半年起,美国采取单边主义措施,以行为不合理、贸易不公平为由对我国采取惩罚性贸易措施,多次对中国商品发起加征关税措施。为遏制美国的“霸道行为”,中国对美国实施反制策略,对美国相关商品加征相应的关税。中美贸易交锋断断续续持续至今。

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发酵,其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不容低估,成为当前影响我国乃至全球经济发展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之一。20 世纪日美贸易摩擦为我们提供了一些镜鉴和启示,因此在吸取日美贸易摩擦的基础上,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

(一)汇率调整并非缓解贸易摩擦的有效手段,应对贸易摩擦的经济冲击需保持政策定力

日本政府当年对《广场协议》后日元短期内大幅升值估计不足,日元升值超出了日本政府的预期,也并未实现削减贸易顺差缓解贸易摩擦升级的预期目标。而当时同样有升值压力的马克,但是西德受到的影响较小,是因为西德先前就逐步释放了马克的升值压力。因此,在国际贸易协调中汇率政策调整应审慎而为,避免短期内汇率的剧烈波动。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不断以“操纵汇率”的指控威胁中国。按美国财政部目前的定义,汇率操纵需同时满足3个定量标准:1)对美贸易盈余超过一年200亿美元;2)经常项目盈余占到GDP的3%;3)通过汇率干预买入的外汇超过GDP的2%。但是,中国2018年经常账户盈余仅占GDP的0.37%,也没有大量买入外汇,更没有靠汇率贬值获取贸易竞争优势。

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开始放缓,5月美国再度升级贸易摩擦、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避险资本也在推升美元汇率走高。前述因素叠加之下,5月以来人民币的确承受了较大的贬值压力。在此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出现一定幅度贬值并不奇怪。这种贬值是人民币汇率弹性机制功能的具体表现,是弹性汇率机制应对外部冲击的合理反应。对于2019年8月5日,人民币兑美元即期交易“破7”,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受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及对中国加征关税预期等影响,今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所贬值,突破了7元,但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继续保持稳定和强势,这是市场供求和国际汇市波动的反映。”央行行长易纲谈及人民币汇率时称,无论是从中国经济的基本面看,还是从市场供求平衡看,当前的人民币汇率都处于合理水平,“央行完全有经验、有能力维护外汇市场平稳运行,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虽然人民币汇率短期波动是正常的,但是从国家的政策和长期来看,我国经济基本面决定人民币不可能持续贬值。中国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具备极好的市场空间和增长潜力,随着经济发展质量提升,人民币市场汇率将不断向购买力平价靠近。

(二)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和自主创新

在过去的数十年中,全球价值链分工决定了中美贸易格局。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工厂,以加工组装方式向全球输出商品。根据中国商务部2017年5月《关于中美经贸关系的研究报告》,在全球价值链中,贸易顺差反映在中国,但利益顺差在美国,总体上双方互利共赢。美国从设计、零部件供应、营销等环节获益巨大。自2008年以来,中美两国产业间的贸易虽然依旧以互补性为主,但竞争性显著加强。中国大力投资于战略性技术领域,产业转向全球价值链高端。在世界100强内,中国在家电、通信设备、互联网等领域已经拥有一席之地。中美贸易摩擦也从传统货物贸易,蔓延至知识产权、市场准入;从对单一产品采取“双反”关税等贸易救济措施,升级为大范围征收高关税、加紧对华高科技出口限制。科技正日益成为中美竞争的核心领域。

鉴于中美贸易摩擦的外部环境和产业结构急需升级的内部需求,最大限度地激发贸易摩擦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削弱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制约作用,不仅能使我国尽可能少地遭受贸易摩擦所导致的损失,而且有可能抓住贸易摩擦所带来的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机遇。

因此,核心技术的突破,需要坚持不懈的深入研发。牢牢把握新技术革命的战略机遇,加速技术追赶,加强前沿技术研发,用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更多更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把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做到不管“狼来了”还是“狼走了”,都能从容应对。

(三)谨防资产泡沫和产业空心化,不断开放市场、深化改革

日本在签署《广场协议》后的几年,先是未能有效遏制日元的升值势头,过度释放流动性,将基准利率从1985年的5%降至1987年的2.5%,破坏了市场流动性供给与收益率之间的平衡,使国内出现了资产泡沫和炒房热。因此,这种忽视实体经济发展、纵容资产市场的膨胀而出现泡沫经济的策略不可取。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支持民营企业、金融市场开放的政策密集落地,重点体现在深化国资国企、财税金融、土地、市场准入、社会管理等领域,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创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等诸多方面。以下列举几点我国根据当前形势所采取的相关策略,这也正是缓解中美贸易摩擦带来不利影响的有效措施。

1.房住不炒。2019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其中,44字定调房地产市场。会议要求,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这也是在2018年末政治局会议不提房地产后,2019年4月19日与7月30日,连续两次政治局会议重申“房住不炒”,同时直指“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2.上市公司加强整顿。当前,上市公司治理走上了规范化的发展轨道,上市公司成为公司治理改革的先行者和排头兵。但在实际运作中,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薄弱环节,公司治理“形似而神不至”的问题仍然存在,距离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还有很大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对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造成了影响。因此,在现阶段开展加强上市公司治理专项活动是促进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固本强基,促进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3.科创板助力高科技企业融资。科创板是中国资本市场的“新人”,更创造了股市发展新的“速度”。从2018年11月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到6月13日开板,再到7月22日开市,仅耗时8个多月。在科创板之前,由于在国内主板和中小板上市的审核和等待时间较长,一般需要经过数年才能真正上市,因而,中国的一些高科技公司选择在美国或香港上市。科创板将审核制改为注册制,这一变化可大大缩短公司上市时间,公司上市的等待时间可缩短至3个月。科创板搭建起了科技创新和资本之间的桥梁,为科技创新型企业带来了重大战略机遇。更多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有望通过科创板这座桥梁走向资本市场,实现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也成为高校与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福音。

(四)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间的友好经济合作

2012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贸易国,2018年中国进口和出口已占全球10.8%和12.8%,全球超过一半的国家将中国视为最大贸易伙伴。因此,中美贸易摩擦的不利影响,可以通过扩大对外开放,减少损失。第一,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将我国市场规模和生产体系优势,转化为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分工地位,建设贸易强国。第二,大力倡导自由贸易,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权威性。积极推进自由贸易区战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第三,履行与自身实力和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大国责任,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作出新贡献。

(五)高度关注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长期影响

日本人口老龄化加剧,导致社会需求萎缩,进一步增加了当年“泡沫经济”破灭后经济复苏的难度。当前,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约18%,预计到2025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亿,成为超老年型国家。人口老龄化步伐加快,对经济社会各方面带来深刻影响。因此,我国要统筹处理好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关系,将人口老龄化问题作为重大的经济问题,实行与人口老龄化问题相协调的经济发展战略。

协调社会发展与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关系要将建设理想老龄社会纳入我国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中,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劳动力结构变化的问题,改革劳动就业制度,统筹处理社会就业与养老之间的矛盾;不断完善退休制度,加强老龄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结合年龄平等原则,对收入分配制度加以改革,逐步提升老龄人口在社会财富、机会及权利等方面的分配;建立科学的代际利益协调、权益保障、矛盾处理机制,不断推动社会各个年龄群体平等分享社会资源、共享社会利益、共担社会责任。不断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立与老龄社会发展需求相符的养老、医疗等保障制度,不断推进社会公共服务结构优化,完善老龄人口生活料理、精神慰藉、疾病护理等老龄服务体系。

四、总结

综上所述,中美贸易摩擦问题日益突出,美国向中国不断施压挑起争端的行径与美国对日本发动贸易摩擦有着极为相似之处。对比研究日美贸易摩擦和中美贸易摩擦,探索贸易摩擦的影响和应对方式,不仅有助于我国应对贸易摩擦和发展自身经济有现实意义。尽管两次贸易摩擦存在时代背景、政治形态等不同,但二者在模式上的相似性,以及日本在应对贸易摩擦过程中经验上的先验性,对我国应对贸易摩擦和发展自身经济有一定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管涛:《国际舞台货币恩怨重重,广场协议该如何正确解读?》,《证券时报》2019年2月28日。

2.《郭树清谈中美贸易摩擦、人民币汇率、金融对外开放》,《北京商报》2019年5月25日。

3.蓝裕平:《“广场协议”及其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国际融资》2018年10月。

4.缪建民:《日美贸易摩擦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新金融评论》2018年第3期。

5.潘莉莉:《美日贸易战对中美贸易摩擦借鉴意义》,《北京金融评论》2018年第3辑。

6.轻部谦介、西野智彦:《日本的迷失 崩溃:1996-1998》,兴全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译,中信出版社2018年版。

7.全毅、夏雪校:《日本和德国应对“广场协议”的政策比较及启示》,《福建论坛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9期。

8.《人民要论: 理性认识当前的中美贸易摩擦》,《人民日报》2018年8月29日。

9.沈建光:《中美贸易协定不会是“第二次广场协议”》,《证券时报》2019年3月2日。

10.王苇航:《日本应对<广场协议>的教训与经验》,《中国财经报》2018年10月13日。

11.郑峻:《三十多年前的美日贸易和<广场协议>》,《中国中小企业》2019年第2期。

12.Jenny Corbett and Takatoshi Ito,What should the US and China learn from the past US-Japan conflict? J Comments of leading economists,2010.pp.178-181.

人民出版社 张燕


推荐阅读:斛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