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盛世景董事长吴敏文:价值创造是私募基金的独特优势

2021-11-01 10:14:47 来源: 阅读:1
评论(0 收藏(0

在盛世景15周年庆暨投资策略会上,盛世景集团董事长吴敏文先生发表了题为《致知力行,继往开来》的演讲,分享了过去一年盛世景对宏观经济、资本市场、私募投资的总结和思考,并提出私募和地方政府、央企/国企、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上市公司等各方合作的模式。

以下为演讲实录摘选。

第一部分:宏观经济

当前外部形势复杂多变,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全球经济复苏趋势不改,但势头放缓、出现分化,主要经济体政策的边际调整逐渐有了外溢效应。中美关系可以说是“竞争+合作”,经贸关系似乎有所缓和,但科技、资本市场政策依然值得关注。

国内经济机遇和挑战并存。一方面,新产业的发展长期向好,国家对高端科技的重视前所未有,产业政策为我们指明了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在河南暴雨、德尔塔疫情、减碳限电等因素影响下,三季度GDP增速有所放缓。

第二部分:资本市场

中国资本市场站在第四个十年的起点,注册制稳步推进,北交所应运而生。A股新股数量和募资额大幅增长,今年截至10月底,IPO数量已接近2020年全年水平。但同时,撤材料企业数量增多,IPO单家募资额持续降低,首发市盈率也有所下降,破发现象不少,这是市场供给和需求的重新匹配。海外上市越来越难,但好在A股包容性提升,红筹企业、同股不同权企业如今都可以在A股上市。

全球并购市场如火如荼,主要得益于经济复苏、货币政策宽松、SPAC爆发等原因。相比之下,国内的并购活跃度却略显不足。从企业家的角度讲,多数更愿意选择IPO;但从成熟资本市场的经验来看,并购重组是提升资本市场质量的重要方式。

疫情发生后,全球各大经济体综合运用多种政策,保住资本市场,维护社会信心。今年前三季度,主要经济体的股市表现整体较好,但A股和港股走势相对偏弱。A股交易持续活跃,行业分化十分明显。大市值公司在融资上有明显的优势,但目前市场上约有45%的上市公司市值低于50亿元,这些公司是就业和创新的承载体,需要更多的关注。

退市企业数量不断增多,原因主要为“股价低于面值”和“连续三年亏损”。但困境反转的现象也值得关注,部分老三板企业的股价屡创新高,如吉恩镍业等。

综合而言,我们预计一级市场并购大有可为,二级市场风格持续轮动。

第三部分:私募投资

权益投资的时代已经来临,直接融资发展的趋势不会改变,实体经济潜能将不断释放,金融供给侧改革也会更加深入。私募基金行业快速发展,截至目前规模已超19万亿元,在大资管体系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在扶优限劣的政策导向下,叠加头部效应加剧的市场趋势,优质私募迎来发展机遇。

从私募投资来看,赛道选择将不断优化,需要在政策逻辑和市场规律之间寻找平衡点;投资模式将不断升级,财务投资将逐渐向战略投资演变,金融和产业的结合将越来越多,一级和二级的套利空间将越来越小;投后管理将进一步深化,投资机构需更积极主动地帮助企业发展业务、选择证券化路径;私募和地方政府的合作将更加紧密,合肥模式很难复制,但可以借鉴。

第四部分:合作模式

私募和地方政府的合作主要是在资本招商和产业落地。现阶段大部分专精特新企业都有PE/VC作为股东,优质私募是中小企业和地方政府之间的桥梁。

国资委对于央企/国企的要求之一是“突出主业、突出实业”。国资和私募的合作可以包括新兴产业孵化、困境资产盘活、上市公司收购,为国资主业的做大做强添砖加瓦。

私募和商业银行的合作可以包括表内信贷、表外理财、不良资产盘活,二者均服务于实体企业,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协同。

保险公司权益投资的增量空间巨大,政策也在鼓励长期资金入市,未来险资的投资趋势将是从炒股票变成买企业,从短期投资向长期战略投资演变。在转型的过程中,专业化私募是险资的最佳合作对象。

证券公司和私募机构互为甲方、乙方,投行和投资虽定位不同,但实操中却是形影相随。

上市公司和私募的合作将是全方位的,包括资产并购、债务重组、治理优化等。市场上中小市值上市公司占绝大多数,公募基金的优势在于“价值发现”,而私募基金的优势还包括“价值创造”。



推荐阅读:表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