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山市下初镇中心学校 刘宁宁
“减负”工作是多年来教育发展的一个热点问题,近年来更是倍受关注。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小学“减负”工作已成为党、国家和全社会共同关心,并着力突破的发展“瓶颈”。要科学有效地做好“双减”工作,关键是强化五项措施:
一、抓观念更新,突出正面引导。更新观念是“减负”的前提。形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是通过学校和教师的教学行为落到学生身上而显现出来的。因此,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学校,都应该通过专家引领、专题讲座、校本研训、外出观摩等得力措施,加强干部教师培训,提升理念,营造氛围,为“减负增效”夯实思想基础。通过教育培训,引导教师不断反思不良教育的后果,切实构建起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形成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的科学教育观,从而摒弃功利目的,自觉落实“双减”措施。
二、抓规范管理,完善运行机制。规范管理是“减负”的基础。“减负”是手段,“增效”是目的。要实现“减负增效”,就要落实“四个严格,四个优化”。“四个严格”:一要严格作息时间,统一规定学校学生的在校时间;二要严格课程设置,统一规定学校开设的学科及相同学科的课时安排,确保课程计划的有效落实。三要严格控制作业量,统一规定各年级的作业总量控制时间,严禁教师占用学生课外活动时间,确保学生有充足的休息及体育活动时间,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四要严格规范办学行为。严禁学校、培训机构或教师利用学生休息时间补课。严禁组织任何形式的假期补课活动,严禁教师从事有偿家教,严禁违规订购各类教辅读物,并加大督查力度,确保“双减”规定的落实。“四个优化”:一要优化教学管理。积极推行精细化教学管理,引导学校、教师,以方法的优化、手段的创新,实现教学管理由强压硬挤、耗时低效的“粗放式”,向轻负担、高效益的“集约化”转变。二要优化作业设计。大力推行作业集体设计和分层设置制度,发挥集体智慧,优化作业质量;针对学生差异,设置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的作业,确保优生吃得饱,差生吃得了。三要优化教育氛围。突出文化引领,打造书香校园,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科技、文体活动,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健康成长,和谐发展。四要优化社会环境。加大素质教育的宣传力度,强化家校沟通,重视家教指导;拓宽校外教育渠道,惩治违规培训机构,完善校外辅导员及社会实践制度,形成以外促内、内外互动的良好氛围。
三、抓素质提高,提高课堂效益。提高教师素质是“减负”的关键。教师素质提高了,才能在轻松自如的状态下传授知识,学生也才能学得轻松,学得生动;也只有通过教师的有效教学,学生才能爱学习、会学习。而要打造活力课堂,实施有效教学,关键在五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备好课。严格落实教学常规,引导教师加强对教材教法、学情学法的研究,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同时,大力推行集体备课制度,组织教师研讨每个单元、每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关键点、突破点、教法学法及主要程序,精选教学例题、课堂习题、课后作业题及单元过关题,以研讨汇聚众人才智,优化教学设计,确保教学效益。二是课堂活。以提质增效为目标,改进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及方式,强化教学督查,引导教师讲求教学艺术,创新教学方法,突出学法指导,优化教学模式,确保知识落实到位,能力培养到位,分类指导到位,重难点处理到位,情感激发到位,真正让教学从耗时低效中解脱出来。三是难度低。坚持降低难度、放慢进度、面向全体,强化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的教学,重视学生学科技能、创新思维以及探究实践能力的培养,厚实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四是手段新。充分发挥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的促进作用,采取举办培训班、公开课、研究课、优秀课件评比等有效形式,引导教师提高应用水平,加强应用研究,创新教学手段,促上教学效益。五是重教研。坚持求质求效,对接教学实践,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教学反思及小课题研究,抓住教学重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探索研究,寻求有效途径,破解教学难题,为提质增效提供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导。
四、抓评价改革,创树和谐氛围。对学校办学水平,要坚持“抓大放小、求真务实、减负增效、自主发展”的原则,顺应教育发展要求,实施发展性评价,下放权责空间,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引导学校自主发展、特色发展。对教师专业发展,要在完善“德、勤、绩、能、效”综合评价的同时,探索建立 教师“教学能力专项评价”机制,依据“师德素养”“授课技能”“教学质量”等多种要素,对教师的专业能力进行考核评价,引导教师由“挤、磨、压”式的片面追求教学成绩,向重素质、强能力、提效益转变。对学生素质,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的原则,积极实施包括品行道德、学科能力、学业成绩、体能素质、心理健康、发展特色等在内的多元化评价,配套改革招生考试制度,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特长发展。
五、抓监督考核,强化调控措施。一要强化政府督导。将“双减”情况列入政府对教育工作督导考核的重点项目,定期开展专项督查活动,加大宣传力度,营造齐抓共促的良好氛围。二要强化教育自查。学校要配合教育主管部门将“双减”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学校、教师业务考核目标,采取学生座谈、问卷调查、电话询查、不定期抽查等有效形式,全面加大对中小学校的课程开设、作息时间、作业量、通过手机布置作业及教辅用书征订等情况的督导检查力度,以督查促规范。三要强化社会监督。建立办学水平满意度评估机制,定期采取问卷调查、走访座谈、聘请社会监督员等形式,对学校的办学行为、办学水平以及师德规范等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以评促抓,内外联动,推进学校规范管理,促进“减负”工作的有效落实。
推荐阅读:板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