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28日,受香港田家炳基金会和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委托,由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承办的浙江大学—田家炳基金会“游于艺”暑期活动在浙江杭州顺利举行。活动包含师资研习班和学生夏令营两个项目,其中“实物教学师资研习班” 学员由来自全国12个省市24所田家炳学校的50名教师组成;“传统文化之旅——杭州夏令营” 的学员包括来自香港田家炳中学的43名同学。
【开营仪式】
7月24日,开营仪式在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报告厅隆重举行。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馆长刘斌,浙江大学发展联络办公室副主任、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翁亮,田家炳基金会干事李佩萤、刘秀琼,基金会秘书陈丽玲以及全体学员出席开营仪式。仪式由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马景娣主持。
【领导致辞】
刘斌在致辞中介绍了浙江大学以及艺术与考古学院、艺术与考古博物馆的有关情况,向田家炳基金会长期来对浙大艺博馆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向参加本次活动的师生表示热烈欢迎。他介绍道,浙大艺术与考古学院和艺博馆高度重视本次活动,精心组织安排,专门组建团队,全力做好各项工作,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翁亮深情介绍了田家炳基金会与浙江大学在二十年前结下的“求是”情缘。“田家炳书院”的落成,作为浙江大学百年校庆的标志性事件之一,多年来影响了无数浙大师生。在田家炳博士的精神引领下、在现任主席田庆先先生的带领下,田家炳基金会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了重要贡献。
戴大为总干事通过视频作开班动员讲话。他指出,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多个部门的老师与田家炳基金会的同事们经过几个月的充分沟通与认真准备,设置了内容丰富的课程模块,为本次活动付出了非常多的心血,希望各位老师同学通过参观学习能提升美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增强民族自信和家国情怀。他希望参训学员严于律己、专心听讲,积极参与各项学习活动。
【学习环节】
本次“游于艺”暑期活动是在延续和深化“‘游于艺’中小学实物教学及推广计划”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其中师资研习班以宋画中的宋韵文化为主题开展,设置了宋代绘画、书法、点茶、园林、香艺等课程。
学生夏令营活动围绕世界文化遗产为主线进行授课,除在浙大上课外,还由专家带领赴良渚古城遗址、西湖、大运河等重要文化遗产以及西泠印社、文澜阁等名胜古迹开展实地研学。
【结营仪式】
7月28日,结营仪式在浙大艺博馆报告厅隆重举行。浙大艺博馆副馆长王利剑到会致辞并为夏令营、研习班代表颁发结业证书。参加活动的师生代表作了分组发言或交流汇报。
香港田家炳中学的周家仪、黄俊贤同学表示,通过一周的学习,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魅力。通过此次夏令营,使同学们有机会走出教室,生动地感受文化之美,使同学们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可敬、可爱,也在同学们心中种下了提升自身文化底蕴内涵的种子。以后我们将更加积极地探索新知,更加主动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师资研习班代表分别以《南宋书法中的家国情怀》《雅致点茶,品味宋韵》《小院子里的大世界——由<千里江山图>中的建筑和园林艺术说开去》《宋朝丝绸》《炉中乾坤大,香韵润神州》等为主题作了展示交流。师资班学员们表示,此次研习让大家深刻感受到肩上的责任,身为人民教师,未来将作为“蒲公英的种子”,把所感所学充分应用到今后的实践教学中,帮助学生跳脱出课本,真正“阅读实物”,领略中华文化之美,也希望这样高质量的、具有深刻启发的研习班能够持续开展,不断开阔大家的视野,提升实物教学的能力。
【结语】
用优秀传统文化涵育青年文化自信,是田家炳基金会的宗旨,也是浙江大学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次“游于艺”暑期活动依托浙大和杭州丰富的资源,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通过师资培训、学生研学、实地考察、名师授课等形式,进一步提升了田家炳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文化涵养和文化自信。浙江大学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以田家炳基金会为代表的海内外校友和社会各界贤达的鼎力支持。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作为凝聚社会力量服务学校发展的桥梁与纽带,始终秉承“汇八方涓流,襄教育伟业”的宗旨,凝心聚力,全面夯实资源保障体系、高质量开展项目管理,助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展望未来,浙江大学将不负田家炳基金会对学校的信任与支持,继续发扬求是创新的优良传统,加快迈向“更高质量、更加卓越、更受尊敬、更有梦想”的新征程,以实实在在的成绩回报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厚爱。
推荐阅读:旗龙